参考消息网3月3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1日刊发题为《“我们怎么负担得起?”美国公司面临关税现实》的报道,文章摘编如下:

艾丽卡·坎贝尔在美国菲尼克斯的家中等待着一艘来自中国的货船的消息,船上装着数千个摇铃娃娃、锡纸包装的复活节彩蛋、婴儿毯子和1.5万包绷带等。

36岁的坎贝尔是美国一家公司的老板,她在几个月前向制造这些物品的中国工厂付了款。在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前,这些商品被装进了集装箱。她说这样做或许能避免支付额外关税,但她担心美国还会征收更多关税。

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做法让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小企业陷入混乱。几十年来,美国公司在美国设计产品,再利用中国工厂高效廉价地生产产品。这就是苹果生产手机的方式,也是坎贝尔等小型企业老板赚钱的方式。

承担关税成本的是美国公司,而非中国供应商。许多公司表示,它们将不得不提高零售价格以抵消成本。一些公司表示有种商业瘫痪的感觉:面对不可预测的新关税浪潮,它们没有勇气制订计划。它们担心将生产转移出中国的风险。

转向国内替代品通常是不可行的,因为价格更昂贵,质量更差,选择更少。

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至少要面临10%的成本上涨——无论是在美国组装的零部件,还是在中国工厂生产的成品。它们可能会在货物到达港口时收到账单,额外费用也可能会捆绑在运输成本中。美国公司表示,无论是哪种,多数情况下都得自掏腰包。

而这或许只是个开始。美国贸易官员还提议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费用,这可能会增加来自中国船只的航运成本。

即便是10%的关税,对朱莉安娜·雷这个高端丝绸睡衣公司来说也是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伯林顿,但该公司的所有产品均在中国制造。美国的公司负责设计丝绸长袍、睡衣和睡袍,中国负责生产,随后再将商品送到美国。

公司负责人比尔·基夫和朱莉·李表示,他们正疲于应对特朗普的进口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最终,额外的费用或许不得不转嫁给消费者。基夫说,一套零售价为300美元的丝绸睡衣套装的价格可能会上涨15美元。

然而,这家创立20年的公司别无选择,只能留在中国。基夫说,其他国家虽说也有丝绸生产设备,但若论“最好的机器、最好的专业知识,以及物美价廉,只能是中国”。

18年来,克里斯·米克绍夫斯基在旧金山的公司一直在美国设计户外和旅行产品,在中国工厂生产。他表示:“说征收这些关税是为了让就业机会回流至美国,这很好。但这是假定美国有能力制造你所需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这是假定美国有兴趣制造你要的东西。”

坎贝尔说,她不得不考虑将关税带来的部分额外成本转嫁给顾客。但她不乐意这么做,因为她卖的东西并非必需品,且客户多来自普通家庭,他们已经在艰难应对食品杂货和汽油价格的上涨。

她说:“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中国,这(关税)让我们如何负担得起呢?”(编译/文怡)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7420554039902757/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