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谈中美关系,认为“脱钩”的足迹已显而易见,但“脱钩论”出现极其不祥的转折。转移与中国的贸易尤其有潜在危害,已对美国经济产生有害影响。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讲师、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前主席斯蒂芬·罗奇今日投书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美国政客搅乱经济政策辩论的历史由来已久。有些人会承认现实,但也有太多的人歪曲经济统计数据和分析,以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文章说,对美国政客来说,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是如果不解决预算赤字问题,作为美国多边失衡根源的储蓄不足问题只会继续存在。这意味着有针对性的双边行动(此处指的是针对中国的关税和制裁),并无法解决贸易问题。
“正是在这一点上,脱钩论出现极其不祥的转折。”文章指出,自贸易战爆发以来,尽管中国在美国整体商品贸易逆差中所占份额,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但已从2018年的47%降至2022年的32%。加拿大、墨西哥、印度、韩国、台湾和爱尔兰等其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份额,则在同一时期从24%上升到36%。
“这种贸易转移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对于任何一个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关税或实施制裁的储蓄短缺经济体来说,这都是必然发生的。”但文章认为,转移与中国的贸易尤其有潜在危害,因为它将逆差从低成本的进口商品提供者,转移到高成本的生产者身上。这也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大声疾呼,保护主义最终是对国内公司和消费者征税的原因之一。华盛顿显然对这些呼声充耳不闻。但事实上,挤压中国在政治上的效果,基本上等同于为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躺椅重新排序。
拜登政府效仿欧洲的做法,试图从安全角度重新构建有关经济脱钩的辩论,强调现在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实施“去风险化”,或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过度依赖。
文章说,虽然这一论点值得商榷,但数字却不容质疑。从美国的贸易逆差构成中逐渐摆脱中国的变化,以及这种贸易转移所意味的与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的分离,脱钩的足迹已显而易见。无论如何称呼它,是去风险或脱钩道路上的渐进式步骤,都无法避免对美国经济的有害影响。美国政客又一次竭力混淆了事实,转移了话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