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4月18日文章,原题:知识和理解赤字——澳大利亚中国研究的惨况近年来,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政治人物和评论家议论的焦点。现在是探讨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了,这样才能让双方从更顺畅的关系中获得最大利益,避免潜在的灾难性对抗。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当代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世界观。而这种缺失令人震惊。
去年一份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所有大学的中国研究专业人才在不断减少。澳人文科学院的《澳大利亚的中国知识能力》报告称,澳各地的亚洲语言系招生人数下降了。语言、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研究已让位于对安全的关注。报告哀叹大学为政府和企业等提供建议的能力欠缺,并呼吁出台全国性政策增强这一能力。
我们应该从过去数十年的经验中获益。澳中两国之间的师生交流始于约50年前。1978年澳中理事会成立时,澳大利亚在发展和管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上世纪80年代,两国之间的专业联系激增。根据技术合作协议,数十名澳大利亚技术顾问前往中国,教育合作得到加强,许多澳大利亚学生在中国获得了工作经验。
澳大利亚认识到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于1987年通过了一项国家语言政策,为中学的中文、日语和印尼语教学提供资金支持。亚洲研究在各所大学蓬勃发展。2000年左右,澳大利亚的中国知识能力达到了顶峰。
2005年,霍华德政府停止了对亚洲研究的资助。后来,参议院的调查发现,各个层面对中国了解的能力都在下降。而这一时期恰逢对华出口大幅增长。中国研究在美国、德国和法国蓬勃发展,但在澳大利亚却并非如此。
过去20年来,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不断扩大,也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拥有生活经验和文化敏感性,其技能和知识可以为国家能力做出贡献。遗憾的是,正如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姜云在一份政策文件中所说的那样,华人很少能进入公共服务部门,而他们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资源被忽视了。
在大学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独立的研究和建议来源。从2014年到2024年的10年间,澳大利亚智库“中国事务”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它发表了与主流媒体不同的观点。现在,该智库行将关闭,剩余的资金转给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
“中国事务”智库的关闭表明,在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心目中,安全问题超过了独立和知情研究的重要性。由于被怀疑支持中国的国家利益,该智库在2020年被剥夺了政府资助和免税资格。当时,“中国事务”负责人、麦格理集团前董事长凯文·麦肯对媒体表示:“倡导与中国接触并不会使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代理人。我们可以表达不满,同时也可以从国家利益出发,大力支持与中国的交往。给这些人贴上亲北京的标签反而损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任何傻瓜都知道,关键在于理解”。这句话一般被认为是爱因斯坦说的,其实出自一部有关这位物理学家的电视剧。但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对(中国)民众、文化等深入研究和接触的重要性,也与澳中关系密切相关。当前,澳大利亚迫切需要制定国家政策和计划,推动涉及中国的教学和研究。(作者梅卓琳,乔恒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