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大国对抗主战场 大欧亚地区稳定性超出预期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网站7月12日刊发题为《大欧亚地区的稳定因素》的文章,作者是俄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负责人季莫费·博尔达乔夫。全文摘编如下:

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危机演变成乌克兰军事政治对抗阶段近一年半之后,可以指出,欧洲悲剧对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局势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剧烈。该地区(除南高加索外)有几大稳定因素。

比中东和欧洲一些地区稳定

首先,这片广袤区域的大部分在地理上远离大国对抗的主战场。换言之,大欧亚地区避免了过去几十年学术界喜欢称之为“断层”的东西,因为无人可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空间。

其次,欧亚国家的内政体系对于自身行为激进化诱惑的抵抗力比从前普遍认为的要强得多。我们不清楚具体国家的局势未来会如何发展,但目前它们表现出令人羡慕的稳定性。

第三,在该地区建立的国际机构并未受到欧洲破坏性因素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或欧亚经济联盟这样的机构,看起来不如历史更悠久的欧洲同类机构那样得到精心维护。但它们被证明更加稳定,这对其参与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西方知识界产生的对国际组织特性的学术认知而言,这是个坏消息,因为相关认知总是把这些组织成员之间的力量对抗置于中心位置。

最后,不应低估市场因素的作用,它们不受政治环境的限制,有助于各国以自身利益为导向。

所有这些特点都值得细致研究,可以为我们在国际政治学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供现实材料。

事实上,就连最不稳定的南高加索地区,受大国争斗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及现在的欧洲或过去的中东。我们看到,美国和欧盟试图左右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谈判进程。显然,这些图谋的唯一目的是给俄罗斯制造不便,毕竟许多俄罗斯人仍旧认为,外高加索对我国有价值,或出于道义考量看重该地区。然而,即使在这里,土耳其、伊朗这些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也与西方国家相当。更别提相邻的格鲁吉亚,由于内部因素,其表现出的卷入大国纷争的意愿远不如根据以往经验的预期。

仅仅因为地理位置遥远,大欧亚的所有其他地区就更少参与新旧国际秩序之间的全球斗争进程。从军事后勤的角度看,欧美在位于中亚的俄中周边制造动荡的机会要比在欧洲部分少得多。

多边合作机制相对运作良好

大欧亚地区国际组织诞生的基础与欧洲的国际组织截然不同,最相近的要数东南亚国家在东盟的合作。欧洲安全与合作机构的突出特点是其强力性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是在冷战期间根据东西方协议成立的。这意味着,其核心任务是正式确定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先是1975年的力量平衡,而后是华约解体后的力量平衡。反观上合组织,其建立没有考虑成员的力量对比。何况它们并不处于需要调解的相互对立状态。欧安组织危机随着冷战结束而开始,当时构成其基础的力量平衡发生了变化。而上合组织之所以表现出稳定性,是因为它根本不存在力量制衡。该组织发展服从的是不同于欧洲土地上形成的国家间互动原则。

欧亚经济联盟也迥异于欧盟。实际上,欧盟也是力量均势的产物,德法互动在其中至关重要。因此,这些大国之间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就会导致危机,需要对整个组织进行内部改革,这也是我们正在目睹的。在共同的霸主美国对所有欧盟国家施压的情况下,这种改革变得尤其困难,因为美国对欧洲的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欧亚经济联盟却不包含力量平衡的因素,即便把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的实力加起来也不足以与俄罗斯抗衡。但俄罗斯对自身弱点有自知之明,因而奉行不带任何强迫的政策。

这些市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作,不太受外部政治因素的制约。我们看到,迫使欧亚国家调整与俄经济关系的尝试屡屡碰壁,尽管相关障碍未必是明面上的。这并不代表大欧亚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不会受到外部冲击。但到目前为止,它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对险恶国际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欧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已得到充分保证。它们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和威胁的影响。然而,同样不应忽略一些客观因素,不同于对地区层面国际政治特性的既定观点所预见的,这些因素正在使大欧亚成为一个在当今环境下更加稳定的地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