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石油精神核心是什么_石油精神心得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石油精神核心是什么_石油精神心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大庆油田上的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心得体会300字
人物档案:王进喜(1923―1970),甘肃省玉门市人,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被人们誉为“铁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苦难童年炼就不屈个性
王进喜于1923年10月8日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六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父亲被强迫出劳役,九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十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王进喜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新中国的“钻井闯将”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 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1956年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从此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9月,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的车顶上都背个大气包,一问才知道因为缺油,汽车只能烧煤气。这时王进喜真真切切地感到 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忽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 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 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大庆油田上的铁人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结果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三天三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终于矗立在荒原上。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而王进喜他们更首创五天零四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却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然而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 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责任编校:阳晓婷)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
学习中石油企业的 精髓,有利于提高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一
为了加强班组管理,进一步推进“五型”班组建设,学习其他油田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20XX年5月14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冀东油田工会组织的“五型”班组建设考察团,到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曙光采油厂和金马公司所属的班站进行考察调研。辽河油田曾经是全国第三大油田,建成有4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班组建设经验,经过几代石油工人的不断传承、总结和提炼,如今的辽河油田班组建设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有鲜明特点、先进的“班组建设 ”,各项工作走在中石油班建的前列。他们把长期、一贯形成的班组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总结归纳形成了班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高调强势的 灌输和行为养成,使现在辽河油田班组建设具有优秀、深厚的 底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思考、学习和吸收的。
(一)实施班站 、理念行为养成,统一目标愿景、实现自主管理
辽河油田非常重视班组建设,成立40多年来,把优秀的传统日臻完善和发扬光大。在油田企业 中心参观调研中,油田明确地把班站建设 定义为油田“家”的九大特色 之一,班组 是从基层实践中培育总结的,在融合创新中发展提升的,目的是夯实班组基础,激发基层活力,在沃土的滋润下,从油田中脱颖而出许多优秀的班站。
(二)严格管理,科学建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兴隆台采油厂兴二接转站,是一座20XX年建站的老采油站,井多、设备多、工艺流程复杂是这个站的特点,同时肩负着中心站完成原油生产最重的采油站。在全站员工的努力下,连续多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安全监督生产工作也走在各采油站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先进采油站,把各项工作业绩推向一个又一个高点,多次受到局和油公司的嘉奖。班站的“每日十法”、“每周十清”“每月十节”、“每季十提升”、“每年十评比”的班组管理经验,促进了班组的和谐发展。通过每周最后一天在班组会上,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仔细安排处理好下周的工作任务,通过十清会,先后排查安全隐患20多起,确保了工作生产高效运行。
(三)重点突出、措施多样、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兴隆台采油厂的安全心理培训基地,该基地是20XX年11月成立,有7个功能室,软硬件设备82台套,分设情感宣泄、安全心里辅导等5个不同的功能教室,通过专业软件平台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试、危机中的压力与情绪管理控制,帮助员工在危险时能够正确调节情绪,沉着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改善了员工们的团队氛围,提高了员工们安全意识,创新了安全 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 效果。
(四)创新 ,继承优秀传统
调研了曙光采油厂热注作业一区以中国石油劳动模范周冬梅命名的“冬梅女子注汽站”,了解了注蒸汽热力采油技术在稠油、超稠油开采中的作用与应用,感受了“红梅傲风雪、梅红俏争春”的坚强团队精神。这个站全体员工秉承“为油井负责、为产量着想”的服务宗旨,以“情感建站、管理强站、 兴站”为主线,把团队 建设与班站工作有机融合,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几点启示及下步打算
通过这次调研,让我真正了解到了辽河油田博大精深的班站 。总结了辽河油田班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是班组长管班之道,“严格要求、身先士卒、以人为本,和谐共赢”;二是班站建设之道,“知识建家、 建家、民主建家、情感建家”;三是班组发展之道,“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繁荣 、和谐发展。”
在学习辽河班站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发扬自身的光荣传统,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建班理念和治班之道,进行长期灌输,最终形成我们的班组 。结合自身特点,在学习辽河油田的班组建设经验的同时,也对本班组的20XX年的班组建设进行了规化。
20XX年钻采院采收率室将“五型班组”建设与全年的科研任务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五型班组”建设,促进全年科研任务的顺利有效开展。把科研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以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为基础,依托油田化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已成熟的新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加大已成熟技术推广力度,尤其是自主研发技术,形成规模化应用;紧密围绕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继续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发展,力争全年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多搞出几项发明与专利,实现油水井的科学监督与管理,提高技术现场实施的成功率。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员工的科研水平,积极培养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二
提到新疆人们马上会想到那美丽的自然风光、飘香的瓜果、迷人的 尔族姑娘、令人流口水的羊肉串、手抓饭----,也许还会想到《走进天山》《冰山上的来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大坂城的姑娘》----,又或者会想到老而不死、死而不朽、朽而不倒的胡杨----,我相信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想到那里还有沙漠、狂风和油田。
这次的新疆之行的重点就是走进沙漠,在沙漠中感受中国石油,特别是让我们这些在下游工作的同事们去看看油井、油机,去摸一摸钻头,去走一走沙漠公路。
新疆 尔自治区面积占我国领土的六分之一,那个“疆”字就代表了那里的特点----三山夹两盆。(可参见“我的相册之沙漠与石油”第8图)“三山”最北面是阿尔泰山,中间是天山,最南面是昆仑山;“两盆”就是指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新疆也是由天山的南北来分成南疆和北疆的。在北疆有克拉玛依油田,在南疆有塔里木油田。我们此行的目标就是塔里木油田。
在新疆有一种说法,物价水平最高的前三个城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 市。克市有个克拉玛依油田,而塔里木油田的指挥中心就建在库尔勒市,人们说是因为有了塔里木油田才有了库尔勒市。可见油田在新疆有多重要。
我们到了库尔勒、参观了塔里木油田博物馆、又驱车走沙漠公路,途经罗布泊,深入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的腹地,在塔里木油田的塔中油田落脚,(“我的相册之沙漠与石油”第9图)就是塔中油田的宾馆,没有亲自住过,怎么也想不到在沙漠中会有这么一座干净、漂亮和舒适的宾馆,塔中油田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中国石油一直都特别重视勘探一线人员的生活、待遇和福利。在这里,所有的花费都由公司负责,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会苦闷。住下的当晚,我们遇到一位前线工作人员,三十多岁,来了几个月了,他说吃住的条件都好、就是呆时间久了太乏味了!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去看了井架和采油机(图4),才将那些五颜六色的原油与这里对上号(图5--6,那些彩色的柱子里就是原油,原油不只是黑色的)。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特意到了西气东输的起点站“轮南站”去看了看。(图2、7)再一次走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上(图1),这条由中国石油修筑的世界上最长的建在流动的沙漠中的等级公路,每个人都不禁回味着塔里木油田在沙漠中立的那块牌子----“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三
为了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学习中石油企业的 精髓。按照集团统一安排,4月13日,集团安全部、发展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燃料经营公司相关人员一行16人,到中石油的盼盼路加油站、新华路加油站进行参观学习。
伴随着两个加油站站长的详细介绍,大家体会到每个加油站的独特魅力。从加油现场、便利店、员工更衣室到办公室都展示出统一规范下各自形成的 氛围。地点和空间的差异也打造出独有的特色,团队的魅力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风景!独特的6s(清理、清洁、整理、整顿、安全、素养)管理体系也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没有对比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加油站的配电柜设立专属间,柜前配有安全警戒线,警戒线后的操作区内有绝缘垫,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绝缘手套才能进行操作;站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非常健全,并且都悬挂在明显位置,时刻提醒每位员工要按规定完成本职工作;在参观新华路加油站时,有一个细节上全体参观人员感动,当加油机地下有张机打小票时,站长和加油员同时去捡起小票,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工作的积极性以及饱满的工作热情。
这次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学习企业 ,其实就是一个在学习做人做事的过程。走形式、讲空道理就辜负了 的良苦用心。需要大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是关键。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保证,只要各部门人员振奋精神,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步伐,就能共同创造交运集团美好的明天。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四
为了让管道四公司全体员工对中石油管道事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管道四公司组织全体在廊工作人员,于20XX年8月4日上午十点参观了中石油管道局博物馆。
作为一名中石油管道局的一名新员工,我有幸参观了中石油管道局博物馆。在这里,我了解了中石油管道局的发展历史。在一楼的展厅里,我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管道。它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也激发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让我暗暗在心里许下诺言:作为一个中国的管道人,我要努力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绝不给前辈们丢人。此后,我又看到许多石油管道建设中使用的的机械设备,它们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先进。它们印证了我国石油管道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石油管道人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的体现。在看完关于“八三会战”纪念品和纪录片后,我震惊了。我知道了中国石油管道事业发展的开端是多么的不易。也对老一代中石油管道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一切为了 和人民的精神所震撼。我立志要向老前辈们学习,无论将来自己被分配的什么地方,施工条件有多么困难,我都要拿出“八三精神”,坚决完成公司和处里予给我的任务。
在一楼的展厅里,一张世界石油管道分布图让我知道了欧美发达 的石油管道分布是多么的密集,而相比之下,我们第三世界的石油管道的分布就差的太远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中国石油管道人。我知道了我国的石油管道事业还需要很大的发展,也知道了自己肩上的任务有多重。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暗下决心:我要好好努力,拿出老前辈“八三会战”的精神,为我国乃至第三世界的石油管道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看了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还看:
1. 参观油田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2. 参观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3. 中石油员工培训总结
4. 石油优秀员工心得体会
5. 参观公司心得体会6篇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