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有人说善于隐忍的人很“可怕”?
看看隐忍的人都谁?
越王勾践,吴越大战,越国战败,越王在吴国服苦役三年,三年里
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受尽嘲笑和羞辱。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夫差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夫差更加恭敬驯服。夫差生病,勾践观其粪便察看病情。
越王回到国中,时刻不忘初心,强忍欺辱,卧薪尝胆,每天警告自己不忘使命。
你说这样的人谁不害怕,居然傻货夫差就是看不出来,还仁慈放虎归山。
康熙,雍正都是隐忍高手,康熙八岁继位,十二亲政,但亲政还是少年,朝政大权被鳌拜独掌,少年康熙隐忍不发,平日里就是练练摔跤,读书,还暗地培养几个摔跤手,鳌拜以为康熙就这样,文弱,也没放在眼里。谁知道自己就栽在他们摔跤手里。哈哈,隐忍使对手,敌人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雍正同样是隐忍高手,在九子夺嫡过程,表面实心用事,无意争位,其实在暗中培养自己所用之人。有几个人在夺嫡中起到关键作用,一是用年羹尧看住老十四,遏必隆,张廷玉稳住内堂,老十三赦出夺丰台大营兵权,达到护驾目的。这就雍正,关键时刻一击中地。
隐忍的人,平常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们往往在平时能积蓄力量,积蓄人脉,积蓄财富,关键的时候能一击中地。
这就是隐忍之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善于隐忍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颠倒黑白的人。因为善于隐忍的人,心胸宽大,一般情况下,不愿意与他人对抗或争执,但是并非是受欺之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实施反击理所当然,尽显英雄夲色,所谓可怕是强加乱扣!
什么叫隐忍?
说白了就是喜怒不形于色。无论任何情况下外人都无法判断他的真实态度,这就是能隐忍人的可怕之处。
世上人和人过招,都需要提前对对方有个大致了解,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老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假如你面对的人,一点都不了解,一般情况下是不敢轻易招惹的。只有对方“黔驴技穷”了,才能有效克制对方。
所以,城府深的人最大本事,就是喜怒不形于色的隐忍。这才是真正的过人之处。
有人说善于隐忍的人很可怕的原因是比较有心机和城府。
有些人就相对比较会卧薪尝胆,会把自己今天受到的耻辱加倍奉还。
隐忍性格的人一般是不计较小事的得与失,而心中有大局,那么这样的隐忍可以是一时,也可以是十年八年,假如是一时的隐忍,那么这样的人是比较好相处的,但是这样的隐忍并不代表其就是不当回事,或者这里他认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不要以为这样的小事就放松了警惕,时间长了还会是有积怨的,而这样的积怨不要太多,假如多的话就会积少成多,以至于漫如江河,那么这里假如是洪水的话,当其积赞到一定程度,就会一泻千里而成蔓延之势,这里可能你察觉不到,或者是一次两次,或者是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八年,总之就在你得意忘形,或者志得意满,更或者你以为可以任意驱遣别人的时候,还会有别人的游弋的目光,甚至略带不满的眼神,所以面对别人的时候,最好收起自己张狂的性格,也不要太过放肆而目中无人,不要在别人面前太多的显示你的不凡,亦不会有人喜欢看你的高大和自以为是的骄傲,你是高人一等吗?还是自以为优越,抑或者你智慧过人,你有那么高远的见识吗,以至于世人都不理解,所以,这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堆精神垃圾而已,于其说垃圾,不如说更多的是在树敌,以此制造祸端,那么这里隐忍是爆发的前兆,抑或者就是蓄势待发的山洪,所以最好收起你的锋芒,没有人愿意看你肆意挥洒的脸色,而你我之间最好是和平相处,就这样的隐忍,让你察觉不了,甚至把手言欢,笑里藏刀,对就是这样,面带笑容,看似不经意,事实上就是在你处于山崖顶端的时候,我看着你是希望你跌落而身边无援救之物,因为你作恶太多了,再也没有能够救你的人,假如你善以待人就不一样了,相信我也不要隐忍,而且我会很开心,甚至开心的和你在一起,有困难我愿意伸出援手,这里是取决于你的处世态度,而不是只要我隐忍?!
善于隐忍的人并不可怕?而是生存的法则,现实生活中!小不忍则乱大谋?即使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在你力量不强大之前?如何与之决斗。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题目:胸怀大志,引而不发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本人保留一切权利 第一,善于隐忍的人有大局观,不会为了一点儿小事儿斤斤计较。这种人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暂居社会底层,但是其精神境界与那些爱占小便宜,喜欢欺负老实人的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这种人不会因为别人打他一拳,踢他一脚而暴怒,因为这么做会节外生枝,会破坏或影响了他的长远发展,人家才不会干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第二,善于隐忍的人自制力相当强????,请注意:不是一般的强,是相当强!这种自制力是来源于大局观的需要,是为了实现大局观所必备的保障措施。超强的自制力保障了“大局观”的具体实施。如果没有自制力的保障措施,稍有风吹草动,就慌作一团,不知所措,这种人是不会有大局观的,就是有,也不可能长久的为之努力! 第三,有大局观的人不会把吃小亏看作吃亏或丢人的事情,他们把吃小亏,看作一种磨练或者是一种斗志斗勇的游戏,人家早就把结果预定好了,并且把对策也想好了,只是没有使用而已,仅此而已!这是多么恐怖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占了小便宜的人还沾沾自喜,连死到临头都不知道!这还不可怕吗? 第四,还有一种人,只是为了少惹麻烦,这种隐忍动机比较单一,如果一旦他所受到的外界压力超出了他内心的承受能力,这种人就忍无可忍了,他的暴怒会造成非常惨烈的后果,因为持久的忍让在他心中造成了巨大的心里不平衡,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这种人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会在所不惜! 综上所述,那些遇事儿不会斤斤计较的人,才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成就大事的人,切切不可招惹,更不能任意欺凌,不然后果很严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1.通过隐忍,积蓄爆发的力量。
2.隐忍的表面是学会沉默。在沉默中有可能爆发。
3.隐忍的人,抓住了重点,明白自己唯一的目的,其他扰乱重点的都不理睬。他的内心始终很强大。
善于隐忍的人大多数时运不济,坎坷波折多,磨难多,经历多,跟含金汤匙出生的肯定没法比,角度不同看问题态度更不同。
知道西施吧,美人计的最终大老板其实是越王勾践,夫差打败他,把他抓回来,却不知道为什么没宰了他,关了起来。
勾践也是个狠人,十分能放下身段,居然去给夫差尝屎,尝过以后说大王的屎没问题,证明大王的身体也没问题,夫差心想,这家伙连我的屎都吃,就认为勾践没有王者之心,放松了警惕。
勾践又贿赂了夫差的宠臣太宰伯嚭,伯嚭天天在夫差面前说勾践已经已经臣服了,愿意做吴国的附属国,关在这里,不如放他回越国,经营好了,多一份进贡,夫差被洗脑洗得居然点了头。
伍子胥怎么劝都不听,结果是放虎归山,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一边努力恢复国力,一边派出西施美人儿继续迷惑夫差。
等到时机成熟,反手灭了夫差的国,成就历史第一狠人,隐忍等待,然后反杀,妥妥的神人,所以没事儿别欺负老实人。
女友性格十分偏激固执,我该如何和平分手?
你遇到性格十分偏激固执的女友,要想和平分手真是很难的,只能是好事多磨了。
性格十分偏激固执的人,是很难沟通交流的。特别是你想和女友分手,无疑于难上加难。
首先,你必须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意志力,轻言细语的表达你的意思,千万不可采取粗暴过激的行为和语言刺激,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其次,可采取迂回战术,让别人去诋毁恶意攻击你,或者让别人采取非正式的方式做女友的思想工作,也可达到你的目的。
性格十分偏激固执的女生,你不应该突然提出分手。而应该先渐渐地冷落她,让她自己有所察觉。再找个时间,平心静气沟通一下,委婉提出两个人之间并不合适,不想再继续发展下去。
如果她有什么过激的举动,你也不要正面与她发生冲突。大家和平分手,以后还可以做普通朋友。
女友性格十分偏激,固执,要想和平分手,一定不能草率。这样的女人,但凡是认准的事,是很难回头的。即便是向她坦诚地表明你的态度,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最好的方法就是借故出去发展,去一个远离她的新地方,逐渐割断联系。这样时间久了,她也就无奈默认了。
性格偏激固执和平分手得让她不喜欢你,在她烦你的时候分手。不要在她最爱你的时候分手,万一有什么事了大家都难过。性格偏执真的很可怕啊,分手了也好,慢慢的她也会成熟的。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愿你们一切安好。分手快乐,祝你快乐!你永远是最棒的!
女友性格十分偏激固执,那么你要和平分手就不能太急,要找合适的机会提出来,要在她情绪好时稳妥点再说出来,说我觉的我俩不太适合在一起你遇到对你好的男生就再找一个吧,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有什么困难我会帮助你的。注意别让她做岀过急的行为。
个人建议:尽量自己消化一下,如果实在没有感情。
那么可以先暗示一下,之后短信分手。
中间要告诉他,不是因为喜欢别人才跟他分手,而是忍受不了他的脾气。
给他一个星期,好好想想,如果他可以控制她的情绪,那么可以见面。
见面的时候尽量挑选宁静的茶馆、咖啡厅,最好带一个朋友,最好是男孩,但是不要让他们见面,让你的朋友在旁边看着,有问题再解决。
好好谈谈说说你的感受,之后离开。
女友性格十分偏激固执,我还如何和平分手?
如果你在处对象时遇到一个女孩性格十分偏激固执,你打算与她和平分手,首先你应该考虑到你女朋友的情绪,一定不要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提出来,那样她会大发雷霆,弄得你不好收场。
其次,你要心平气和的把你与她分手的原因一次性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好不要说出刺激她的话。
如果自己交了一个女朋友,性格比较偏激,那么如果男方提出分手,可能会激发女生偏激的性格,从而使女生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所以怎样做到和平分手,这是一个很讲水平和策论的问题。
一般来说,好好和女方谈,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女方的想法,从而决定下一步怎么办,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表现得很差,让对方慢慢的讨厌自己,从而让对方主动提出分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如果一个女孩子她的性格十分的固执,那你要想和他分手的话,一定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也很好的方法,千万不要去计划他,因为十分固执的女生她有可能会做出许多的事情让你觉得防护是防就是说遇到一个十分不实不适合讲分手的话的时候不能说,一定要在对方心情十分的愉快的情况下两个慢慢的跟他讲出来你们需要的一切包括和平分手
因为能走到一起不容易,再给彼此一个机会,所以还是先和她好好聊聊,沟通一下,再接触一段时间,看看她的变化,希望她能有所改变哈,如果最后还是不行,你们就和平分手,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好好对她说,以后还可以是朋友,是亲人,她有困难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帮助她!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
? 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 摩 罗 许多人认为鲁迅世故、多疑、刻薄,有的人认为鲁迅阴暗、冷酷、狠毒、愤怒、憎恨,骂人没有节制,不讲宽容宽恕。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心理病态、人格卑污。鲁迅自己也说自己“太易于猜疑,太易于愤怒”。那么,鲁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心理特征究竟是什么?他的性格怎样?他的人品怎样? 鲁迅的文学风格的确是荒凉冷峻的,但这荒凉冷峻的风格背后是不是就一定是一颗荒凉冷峻的心?有没有可能他的灵魂的色彩和氛围正好与此相反?鲁迅的文字的确常含讥讽,但是讥讽的背后是不是就一定是恶意?有没有可能他的意愿正好是善良而又温柔?鲁迅的心理的确十分敏感甚至过分敏感,但是,心理不敏感的艺术家还能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吗?为什么历史上的研究者对于鲁迅的解读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鲁迅的人格特征? 苏雪林对鲁迅的认识最为特别,关于鲁迅的性格,她说:“这位作家的性格是那么地阴贼,�f刻,多疑,善妒,气量褊狭,复仇心强烈坚韧,处处都到了令人可怕的地步。”关于鲁迅的人格,她说:“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综上鲁迅之劣迹,吾人诚不能不呼之为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方当宣其罪状,告诸天下后世,俾人人加以唾骂……”关于鲁迅的影响,她说:“但他的党羽和左派文人竟将他夸张成为空前绝后的圣人,好像孔子,释迦,基督都比他不上。青年信以为真,读其书而慕其人,受他病态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个个都变成鲁迅,那还了得?”这位苏女士将鲁迅描绘为有史以来第一恶棍。 对于鲁迅的心理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朱大可近年在《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中多有分析,朱说:“毫无疑问,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普遍的鲁迅崇拜思潮,实际上就是对仇恨话语以及暴力话语的崇拜,它的残酷性被掩藏在文学和社会正义呼声的后面。而耐人寻味的是,正是知识分子本身而非官方机构,才是流连于鲁迅神殿的最虔诚的香客。不仅如此,在经历过残酷的政治迫害之后,甚至在彻底放弃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之后,他们也依然保持对鲁迅的刻骨铭心的忠诚,全力捍卫这一二十世纪最坚硬的道德偶像。只有一个理由可以对此作出解释,那就是这个民族对于仇恨和暴力的永无止境的热爱。另一方面,在‘正义’的召唤下,只要中国社会存在着不公正和腐败的涌流,鲁迅的殖民地遗言就会继续成为鼓舞知识分子憎恨和挑战现实的楷模。” 与批评鲁迅的人比较起来,为之辩护的人显然更多。如果是他的门徒,其辩护也许感情太深,主观太强。这里选择两个远非门徒的学人关于鲁迅心理特征的议论,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鲁迅的解读和理解。 比朱大可年轻十余岁的学者张远山认为,鲁迅不但不是恶棍,不是仇恨的火种,实际上是一个很仁慈的人。他在《鲁迅论:被逼成思想家的艺术家》一文中有如下论述:事先永不防范,而事后不遗余力儆其效尤,正是鲁迅的独特“恕道”──传统的恕道是在后的:先防范,被伤害后无力反击,于是不得不“宽恕”。而鲁迅的恕道是在先的:先不防范,被伤害后就“不宽恕”了。很明显,传统的事后恕道,大多是弱者的虚假标榜;有能力反击却真正宽恕的人,少得几近于无。而鲁迅的事先恕道却是货真价实的,是真正的大恕;当然也由于他是强者,事先不防范,是因为有真正的实力和自信。那种事先用自私自利的不信任逼得人人自危,弄到不可收拾才来抹稀泥,卖弄其事不关己的“宽容”,正是鲁迅毕生视为死敌的传统毒素。“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杂感》)鲁迅的愤怒,是对"更强者"的愤怒;鲁迅的"不宽恕",同样是对"更强者"和恃强凌弱者的"不宽恕"。对"更强者"的愤怒和不宽恕,正是为了替更弱者打抱不平,是鲁迅身上的眉间尺式的豪侠精神。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竟不断有更弱者仅仅因为鲁迅对"更强者"的不宽恕,而对鲁迅"愤怒"了。更弱者竟然来为"更强者"抱不平了!鲁迅能不吃惊吗?鲁迅能不这样想吗:这真是咄咄怪事,诚不知人间何世!然而答案却简单得出奇,说出来竟要让人失笑:更弱者替更强者打抱不平,是对更强者的献媚,以便得到更强者的保护,甚至接纳自己加入更强者集团,去欺凌其他的更弱者。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智者鲁迅会想不到吗?当然不是。那么鲁迅为什么好像永远不知世事呢?是因为仁者鲁迅不愿“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在鲁迅身上,仁慈的成分压倒了智慧的成分。 鲁迅的同时代人,与他并不接近的学者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有意回应了社会上对于鲁迅心理生活的各种猜疑(也是多疑的一种)和批评,不过他是选择了鲁迅作品的风格作为进入话题的入口。在他看来,鲁迅是一个十分率真的人,一个真正和平的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说: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最热烈,最愤慨,最激昂,而同情心到了极点的感情。在《阿Q正传》里,我们看一切人对阿Q是没有同情的,可是这一般人之对阿Q没有同情,却正是显示作者鲁迅对阿Q之无限的同情。许多人以为鲁迅世故,甚而称之为“世故老人”,叫我看,鲁迅却是最不世故了。不错,他是常谈世故的,然而这恰恰代表出他之不世故来。鲁迅虽然多疑,然而他的心肠是好的,他是一个再良善也没有的人。……和平,人道主义,这才是鲁迅更内在的一面。他的为人极真。在文字中表现的尤觉诚实无伪。他常说他不一定把真话告诉给读者,又说所想到的与所说出的也不能尽同,然而我敢说他并没隐藏什么。容或就一时一地而论,他的话只是表露了一半,但就他整个的作品看,我认为他是赤裸裸地,与读者相见以诚的。鲁迅的虚伪,充其量不过如人们传说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虚伪,在鲁迅的作品里,不惟他已暴露了血与肉,连灵魂,我也以为没有掩饰。 李长之的言说十分客观公允,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态度。他具有出色的艺术感觉力和文学鉴赏力,能够从文字往里读,直读到作者的心性和骨肉。从李长之的“和平”说,到张远山的“仁慈”说,对鲁迅的理解可谓入骨三分。 当然,理解鲁迅并不是要有意否定他的性格特征。社会上对于他的性格的批评并不是没有依据,说他多疑、尖刻就像说他的作品冷峻荒寒一样并不是无稽之谈,问题是如何理解他的这些特征。钱理群认为鲁迅的这些心理特征,恰好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他批评毛泽东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实际上是要知识分子放弃艺术家或者学者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改造得跟政治家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完全一致。这既是对艺术家人格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的无知和不尊重。当我们隔着历史的宽阔缝隙打量和谈论鲁迅时,应该格外小心,不要不经意地显出这种不尊重。
说到鲁迅的人品,至今也还存有小范围的争议。之所以说是小范围,是因为无论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是历史评价,抑或是当今大部分读者的观点,都是正面的。毛泽东曾对鲁迅作出著名的“五最三家”的评价,并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第一等圣人”,这一权威说法,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对鲁迅的看法,以至于在文革中让某些别有用心者将鲁迅推上了神坛,戴上了种种“纸糊的高冠”。文革之后,人们有了重新审视鲁迅的机会,鲁迅被请下神坛,但却又面临被诬蔑和损害的境地。其实今天看来,毛泽东的评价除了“圣人说”有待商榷之外,其余的评价还是基本中肯的。鲁迅对自己的缺点如多疑、偏激、尖刻等都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但他是有“公仇”而无“私怨”,他对当时的人、事的抨击,都是出于为中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一片赤子之心,而且他说的大部分是正确的,甚至有很多现象至今仍存在,至于有个别偏激过当之处,人无完人,我想,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无论我们给鲁迅怎样的“称号”,但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他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出现的极少数真正具有清醒意识和思考(反思)能力的人,用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先生的话来说,他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