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特洛玛伊日期:06月15日

咸丰皇帝是清朝的一位皇帝,他于1850年在清朝统治中期继位,但只活了11年。其短暂的统治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战争与动荡:咸丰皇帝继位之时,清朝正面临着八年抗战,加上太平天国的起义,局势十分紧张。咸丰皇帝需要处理战争,在动荡的局面下,他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其他的事情。2. 内部矛盾:咸丰皇帝继位时,国内存在很多的内部纷争,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方面的纷争。咸丰皇帝不但要面对外部的挑战,同时还要应对内部的矛盾。3. 自身身体健康问题:咸丰皇帝在年轻时就患有重病,对于他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此外,咸丰皇帝的生活习惯并不健康,荒淫虚度,加上繁忙的事务,导致他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

回答者:萨沙日期:2022年08月26日·知名历史领域创作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有很多,大家也要引以为戒。

第一,天生身子弱,还不注意锻炼。

咸丰是早产儿,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好在没有夭折。

他小时候就喜静不喜动,尤其厌恶满洲贵族经常要做的骑马、射箭、围猎、摔跤等体育运动。

他的骑射技术就很差,还差点因此被父亲道光嫌弃,丢掉皇位。

另外,咸丰少年时期因为骑射技术太烂,曾坠马摔断了腿,结果留下终生残疾,成为瘸子。

有了残疾以后,咸丰就更不喜欢运动锻炼,导致身体很虚。

咸丰31岁就死了,也是由静贵妃养大的弟弟奕訢,因为一生酷爱锻炼,活到67岁去世,年龄是哥哥的两倍还多。

第二,患有慢性疾病,久治不愈。

史书记载,咸丰有咳血的毛病,但并不严重。

就是由于不严重,道光皇帝也没太在意,毕竟他的儿子不多,大多病恹恹的,咸丰已经算好的。

但咸丰登基以后由于工作操劳,心情抑郁,加上放纵自己,咳血就越来越严重。

今天看来,咳血绝非小事,尤其是像咸丰这样常年咳血。

现代医学认为,咳血绝大部分是因为肺病,比如各种肺部炎症、结核、栓塞甚至肿瘤。

因为咸丰的肺病不传染,看来就很有可能是肿瘤之类,放在今天就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但古代无法治疗。随着肿瘤越长越大,咸丰的肺部功能也越来越差,最终31岁暴毙。

第三,心情抑郁,纵情酒色。

咸丰其实也是个倒霉蛋,自从1850年成为皇帝以后,国家就没安稳过一天。

他刚刚上位,1851年太平军闹起来,由此闹了十几年,导致中国减少了1亿人口,满清几乎为此垮台。太平军北伐部队,一度都打到北京城附近。

这还不算,北方又有捻军流窜、西北回乱,中原和西北都乱成一团,南方又有天地会、少数民族武装等四处起义。

内部的乱局还好说,帝国主义列强有咄咄逼人,不断惹是生非,最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了北京城,烧了圆明园。

咸丰从成为皇帝到死,始终处于内忧外患,军情告急,财政崩溃,内部外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

换成任何人,在这种可怕的环境下也难以保证身体健康,整天忧愁、烦闷也会死人的。

咸丰只能通过饮酒和女色来缓解,却有没有自制力。

咸丰每次饮酒都会喝醉,还经常饮酒,非常伤身体。而且此人酒品非常差,一旦喝醉就撒酒疯,毒打身边的太监宫女。就算平时很宠爱的宫女,经常也会被打残甚至打死。

咸丰还非常好女色,有很高身份的妃嫔就有18人之多,还有大量地位不高的女人。

咸丰的纵欲类似于今天的性瘾症,几乎每天都要女人陪睡,少一天都不行。满清的规定是夜晚皇帝找女人陪睡,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咸丰好色到打破规矩,竟然大白天的也让女人陪睡。

这种日夜纵欲对于一个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人来说,等于是自杀行为。

第四,吃补药,抽大烟。

咸丰皇帝如此纵欲,很快身体就更虚弱了,才20多岁某些能力就有明显下降。

为了弥补这点,咸丰皇帝开始大量吃补药,尤其喜欢鹿血。《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阳痿、补虚、止腰痛。”

《十叶野闻》记载:“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弛则复其初。”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这些壮阳药物的成分不明,很多直接就是有毒的。

咸丰这么年轻成为药罐子,身体想不坏都难。

另外就是抽大烟,鸦片这种玩意就是毒品,吸毒的人身体能好吗?

总之,咸丰天生体弱,还有严重慢性病,不注意保养身体又胡来,能够活到31岁就不错了。

回答者:罗盘高人日期:2017年10月30日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是个早产儿,在位11年。继位之初,曾有过励精图治、中兴祖业的政治抱负,可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在金田起义,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

但咸丰是一个有实权的皇帝,为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重振纲纪,为筹措军饷铸大钱,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革除弊政。惩处因循敷衍的官员,罢斥贪位保荣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降派官员耆英。

然而,咸丰追求声色的本性难改难移,他沉浸于女色,不思进取。每天要求戏班为他演唱,“如意洲花唱照旧”,且咸丰贪杯,饮醉后大耍酒疯,最致命的是违背祖训,吸食鸦片“益寿如意膏”。因此,每逢天坛、地坛、社稷坛或太庙大祭时,咸丰帝常因担心腿脚无力,上下台阶时跌倒而失仪,不敢亲临,只派恭亲王代劳。

后来,内忧外患交相而至,咸丰身体愈坏,因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面黄肌瘦,时常咳嗽不止,患上吐血之症,终因成天沉溺声色之中,不知休养生息,最后病死于热河。

回答者:狮山逐史日期:2018年05月22日

在古代,皇帝是各种矛盾和利益的综合体,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交织下,造成皇帝早亡的原因也就是错综复杂起来,除了政治因素,造成皇帝死亡或者说早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纵欲无度,精尽人亡而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咸丰帝1850年承继大统,也是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下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咸丰帝继位,都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直到咸丰帝驾崩(1861年),这是都没完,闹心的事多,也是咸丰帝继位后只活11年的重要因素。

但是,造成咸丰帝早亡的最大诱因据说还是“好色”,紫禁城里有鹿苑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用途却一直讳莫如深,按照太医的说法,药用也说的过去,但这种大补的东西做药,能干啥!

尤其是咸丰帝继位后,鹿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咸丰帝的用鹿量(主要是鹿血)很大,没事基本上就泡在后宫翻江倒海。


等1860年英法联军进北京,咸丰帝携诸王公大臣和后宫妃嫔仓皇离京,避难承德避暑山庄,肃顺等人为了更好的把持朝政,冒着战火专门从天津弄来了一个姓曹的寡妇。

曹寡妇有一个绝招就是丰乳肥臀的外表下,床技了得,据说她的男人就是被她榨干死的,咸丰帝得此尤物,乐不思蜀,夜夜笙箫。

往日里咸丰帝火力不行的时候都是鹿血续命,在承德没有鹿苑,也没有鹿血,一天夜里,咸丰帝突感身体不适,极度虚脱中却没有鹿血续命,最后竟一命呜呼,死在了曹寡妇的肚皮上!

好淫乐,纵欲过度,可以说是咸丰帝早亡的最大诱因,加之时局不靖,操劳过度,继位后11年即死并不让人意外!

回答者:正说清代十二朝日期:2021年03月27日·山东之乎影业有限公司顾问 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清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差一点赶上元宵节这样的好日子),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紫禁城规矩太大,大清帝王想要释放自我,还得是圆明园)。临终之际,道光帝召集朝廷重臣,开启立储密匣,宣布“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虚岁20岁的爱新觉罗·奕詝正式登基,是为咸丰皇帝(“咸丰”者,“普遍富足”也,能用这样的年号,也算是一种追求到极致的讽刺了)。

20岁的咸丰皇帝,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决心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以求重振纲纪。该说不说,刚一登基的咸丰皇帝绝对堪称“雍正第二”,具备一切成为有为君主的必需条件。清史学者喻大华先生认为这一时期的咸丰皇帝,在整顿吏治方面,甚至超过了他的高祖父——雍正皇帝;任贤擢才、大胆启用汉人,甚至一举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的国策。

但是(咸丰皇帝身上的“但是”很多,要不然,怎么对得起后世对其“清朝无昏君,如果有,那就只能是咸丰皇帝”的评价),在继位的第二年,眼见自己的“拼命努力”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无法拯救已经破烂不堪的晚清大船,咸丰皇帝便心灰意冷,放弃了挣扎,正式踏上了成为“昏君”的道路(看来,咸丰皇帝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晨(又成功躲过了一个好日子——中元节),年仅31岁的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已经死了两位皇帝了;避暑山庄也得凑够两位才行)。

按说,咸丰皇帝看清了形势,及时调整了为君风格,巧妙躲过了雍正皇帝“活活累死”的命运,应该能够多活几年才是,可他为何仅仅在位11年,只活到了31岁呢?

难道,咸丰皇帝最崇拜雍正皇帝,也在继位之初向上天发起了祷告,不敢超越高祖在位年限?

其实,咸丰皇帝之所以如此短命,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

在诸多野史笔记中,都曾记载了关于咸丰皇帝“早产”的故事。

道光十一年四月,皇长子奕纬被道光帝一脚踢死(清朝的皇长子,能得善终的属实不多),再加上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早夭,此时的道光帝面临着无子承袭皇位的巨大风险。好在,此时的全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全成皇后,咸丰帝生母)和祥妃,生产在即,大清江山的未来全都寄托在了这两位女人的身上。

蛇精脸、大板牙的全贵妃,最得道光帝恩宠,如果再能率先生下皇子,“子凭母贵”,这位皇子成为储君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为了争宠,更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储,全贵妃便用药助产,提前生下了皇四子奕詝。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其实是一位“早产儿”,身体素质自然差于常人!

当然,这一说法只流传于民间,并不见于官方记录(全贵妃如果真提前生产,对不上敬事房的记录,恐怕也是个麻烦事)。但是(又是一个但是),咸丰皇帝一生体弱多病,却是不争的事实。

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咸丰皇帝31岁驾崩,倒也在情理之中。

主观原因

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咸丰皇帝自身的“作死”行为,更是导致其早早驾崩的主要原因。

《清朝野史大观》中,对于放弃努力的咸丰皇帝有过这样一句评价:

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

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糜烂到如此模样,咸丰皇帝心中也不是滋味,想重振朝纲又不见效果,就只能消极度日,甚至打算“醇酒妇人自戕”,争取早点驾崩以当面向列祖列宗谢罪。

醇酒妇人以自戕,咸丰皇帝折磨自己的办法还真是奇特,还真是符合其大清皇帝的气质!

那么,咸丰皇帝都是怎么“醇酒妇人”的呢?

我们先来看下咸丰皇帝庞大的后宫队伍: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的记载,咸丰皇帝一生共拥有18位后妃,其中皇后3位、皇贵妃2位、贵妃2位、妃4位、嫔4位、常在3位。

或许有人会说,封建帝王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再正常不过;而且,就清朝帝王的后宫配置来看,咸丰皇帝已经属于勤俭节约、洁身自好的好同志了。但是(又一个但是),咸丰皇帝可只活到31岁,按照比例来算,他的后宫规模绝对不能算小。

更重要的是,这些后妃还只是有史可查的在编人员,咸丰皇帝真正的“温柔乡”并不在紫禁城里。

据相关史料记载,咸丰皇帝在位期间,不常居于紫禁城,而是选择了没有敬事房制约、没有慈安干涉的圆明园,“每岁以夏幸园中,冬末始还宫”。一年四季,三季住在圆明园,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咸丰皇帝都在圆明园干些什么呢?《圆明园总管世家》有这样一句记载:

文宗因东南太平军起,中心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妇人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充下陈。

后宫队伍再庞大,也有个审美疲劳的时候,按照《宫女往谈录》的说法,“咸丰帝又是个酒色之徒,施行的是博爱主义”,烦了在编的娘娘们,咸丰皇帝便命近侍太监远赴各地,收揽天下绝色。据说,咸丰朝著名的“四春娘娘”,就是用这种方式汇集于圆明园,日日承宠!

甚至,为了尽快实现自己“醇酒妇人以自戕”的高端追求,咸丰皇帝还专门对负责“人事招聘”的近侍太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苟得可人儿,虽倡亦可”(不解释,请自行领会)。

可就算如此,咸丰皇帝还是不能满足,甚至一度追求断袖之癖,将“男风”引入圆明园。

咸丰皇帝和“同光十三绝”之一——朱莲芬(性别男)之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其时有雏伶朱莲芬者,貌为诸伶冠,善昆曲,歌喉娇脆无比,且能作小诗,工楷法。文宗嬖之,不时传召。

如此折腾之下,本就先天不足的咸丰皇帝“体多疾,面常黄”,只能“日命取鹿血以进”。

咦,不对啊,不是说好的“醇酒妇人以自戕”吗,为啥还要用鹿血进补呢?

据时人笔记记载,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皇帝携诸位后妃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的紧急时刻,咸丰皇帝还没忘了下令“率鹿以行”,以便支撑自己在避暑山庄的日常所需。

除此之外,这位爷还有两个对身体伤害极大的坏毛病——抽大烟、贪美酒。如此折腾,咸丰皇帝还能活到31岁高龄,匪夷所思!

参考文献:《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朝野史大观》、《圆明园总管世家》、《宫女往谈录》、《满清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