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大海高玲日期:前天08:58

一问一答实话实说。

历代皇帝都一样都想长寿,雍正也是一样,网上说雍正找人炼丹,丹里的成分含铅,网上还说雍正 工作经常通宵,我看二者皆有之,造成不长寿早早的离世。

回答者:纪元的尾声日期:2022年08月16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雍正仅当了十三年,比起父亲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儿子乾隆在位六十年都要短很多,可却被人称为大清的“续命皇帝”,而且后世人都说如果没有雍正皇帝,那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在位时间并不长的雍正皇帝,到底为什么那么“特殊”?

大清历代皇帝中,雍正在位时间并不算是长的,不过毫不夸张地讲,雍正属于是大清唯一一个被“培养到位”之后才登基的一个皇帝,所以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

所谓“培养到位”,说的正是康熙引导儿子们之间“内斗”的九子夺嫡。

康熙十七年,雍正在皇宫中出生,作为皇子,他自然是拿着一个生来就“人生赢家”的剧本,只不过这个人生赢家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雍正的兄弟们来说,他的二哥胤礽,才是皇子们中的人生赢家,因为胤礽是康熙嫡子,一生下来就被康熙内定为“储君”。

按照康熙的计划,好好培养胤礽,在他“龙驭宾天”之后,就让胤礽继承皇位。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康熙的寿命很漫长,他在位的时间也已经慢慢达到了四十多年,让他的儿子们感到更“不安”的是,在位四十多年的康熙丝毫没有身体有恙的征兆,生龙活虎到不行,在别人看来,康熙就算再活十年都不是问题。

如果康熙还真的要活那么久,就有人会不开心了,第一个不开心的,就是他的爱子、太子胤礽。

于是父子之间爆发矛盾,是为古代封建皇朝最常见的“储君”和“皇权”矛盾,而康熙为了瓦解这个针对他的危机,决定让他那些都长大了、蠢蠢欲动的儿子们得到一个“公平”竞争皇位的机会,所以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废掉太子胤礽,正式对诸子宣布“能者为君”,就此拉开九子夺嫡序幕。

就因为九子夺嫡,才让雍正出了头,在往后的十数年时间里,隐忍发育,最终获得康熙的认可,继承皇位。

所以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在他的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里,跟兄弟们“勾心斗角”的岁月更长于他的“皇帝”岁月,也是因为在漫长的“夺权”过程中,雍正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所以雍正的能力和政治理念是很独特的,这让雍正刚一登基,就对大清帝国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在很多人看来,雍正击败了这么多优秀的兄弟比如八阿哥、十四阿哥,最终夺得皇位,雍正算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但事实上,当皇帝才是雍正人生最累的开始,而且康熙最终传位雍正,并不是因为他钟爱这个儿子,乃是因为大清的“烂摊子”,只有雍正才能摆平。

康熙留下的“烂摊子”。

虽说有康乾盛世,但是康熙和乾隆两个年代加起来一百多年,若是中间没有“雍正”十几年的衔接,那么“康乾盛世”也许就不存在了,因为早在康熙“末年”,早已经没有“盛世”的景象了。

康熙在位的时间很长,长达六十一年,在这六十一年的时间里,康熙做出了很多“壮举”,比如消灭了“三藩”的隐患,统一了台湾,强势挫败俄国侵略者,保护了黑龙江地区的主权,面对西北崛起的噶尔丹,康熙发动了三次征伐,最终扼杀了噶尔丹东进的计划。

总的来说,康熙做皇帝最大的贡献,就是对“领土”的扩充和保护做得十分到位,而领土,则是打下之后,在短时间内最不容易出问题的一项,最容易出问题的,反而是“人”和“制度”。

康熙在壮年时拥有着大量的功劳,这让他的权力至高无上,但也是这种地位,让康熙带头产生了“奢靡懒政”的现象,这种现象,让本来看起来“蒸蒸日上”的大清朝,在康熙后期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居功自傲”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并不是只有在臣子身上才会发生,其实对于皇帝本身来说,他们自己也会“居功自傲”,比如唐朝的开元盛世皇帝唐玄宗,正是“居功自傲”,最终把自己缔造的盛世玩得“面目全非”的最好例子。

康熙的人生“高走”,开局做得非常好看,可惜的是,他也难逃“居功自傲”的魔咒,在获得了大功绩之后,走上了懒政的道路。

因为文治武功全面成功,康熙朝的百姓和文武百官都对康熙歌功颂德,而康熙中前期,社会经济增长很快,这给了康熙“享受生活”的机会,一开始只是一些地方常态的进贡,但随着康熙逐渐迷上了这种生活,客观上的经济也确实在增长,腐败逐渐滋生。

比如康熙有一个“发小”名为曹寅,他和康熙乃是接受同一个女人的“哺乳”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娘) ,所以康熙和曹寅的关系很好,康熙一直对他颇有照顾,于是康熙将“苏州织造”、“江宁织造”这两个油水十分充足的肥差给曹寅担任,曹寅在任上时,牟利无数。

本来在康熙年轻时,康熙还会偶尔“提醒”曹寅不要太过分,但随着康熙年纪越来越大,周围对他的“夸赞”、“进贡”越来越多,康熙就不再过多阻止了,而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就是在曹家居住,据曹家人的回忆,康熙每一次南下,都要花费上百万两银子做准备,这些钱,全都是曹家人出的。

而曹寅只是一个“例子”,随着康熙朝廷的时间推进,康熙“诸如此类”的人情关系越来越多,一度演变出了“卖官鬻爵”的严重腐败现象,社会上的官商勾结不绝如缕,百姓颇受打击,土地兼并严重,所以好好的“盛世局面”,到了康熙后期,已经面目全非了。

当康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自己都已经无法自拔了,都说贪图享乐乃是“慢性毒药”,想必康熙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惜他到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地位了,他已经回不了头了,光是他那些长大后各自成才的儿子们,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

所以康熙引动“九子夺嫡”,一方面是为了延长儿子们对他“虎视眈眈”的进度,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在“筛选人才”应对他所造成的“烂摊子”,要知道,修复远比破坏简单,如果他这个“储君”选错了,那么大清离玩完就不远了。

思来想去,一番对比后,康熙还是选择了那个最“不讲情面”的四子“胤禛”(雍正),因为皇四子不管是在夺嫡事件发生前还是发生后,和朝廷的文武百官、自己的兄弟、满族贵族的相处方式都没有改变,始终保持着距离,也保持着自己的原则。

雍正从年轻时起就不喜欢“奢靡”,这种特性反而成为雍正的一大优点,也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欲望,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诱惑,不会结下太多的“利益关系”,在康熙的观察中,雍正就最适合接他的班,做大清朝最需要的那一步工作:

反贪。

要知道,“反贪”乃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就算是皇帝,都难逃被人骂得狗血淋头的下场,因为这是触动一整个官僚基层利益的事情,可以说除了皇帝和极少数真心为国为民的大臣,根本就没人会喜欢,可惜康熙已经把场面弄得不得不用“强硬”的手段纠正了,所以下一任皇帝,必须“得罪人”。

本来以为朝廷官场的乱象已经是康熙朝最大的问题了,谁知道在康熙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步入侵藏区,在康熙的晚年还爆发边境威胁,这场威胁还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康熙驾崩都还没结束 (甚至是雍正驾崩了都没平定,直到乾隆登基才解决西北准噶尔部问题) ,留给雍正的局面,说一句“内忧外患”毫不夸张。

雍正:登基就是工作,一当皇帝就得罪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于北京,在他去世后不久,九门提督隆科多就宣读了康熙的“遗诏”,让雍亲王皇四子胤禛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

可是在登基的第二天,雍正就遇到了压力。

以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为首的势力派别对雍正“百般刁难”,雍正一开始的“政令”传达和执行十分不协调,所以雍正很果断地培养自己的心腹,而且这种前期的阻碍,也让雍正下定了决心,他在位期间就盯着一件事情不放,那就是“反贪”。

所以雍正立即扶持了汉人大臣李卫、田文镜等人,雍正将用他们作为最锋利的刀,一刀一刀地剔除康熙留下的已经腐败的社会毒瘤。

其中田文镜在河南的“反贪”工作是取得最大成功的,田文镜到河南任职,就是带着雍正的意志解决这个“贪污”、“卖官鬻爵”问题最严重的地方,这让田文镜几乎每天都被弹劾,而雍正依然选择支持田文镜,君臣二人顶着压力,最后完成了河南的 “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两个制度的改造。

另一方面,因为康熙后期的懒政,加上整个官僚体系也跟着懒政,社会的“民生问题”大量爆发,多地的旱灾、涝灾已经发生多年,这些都是基础的建设不到位导致的,于是雍正让自己的最信任的兄弟“胤祥”负责大清朝的“户部”、“工部”的工作。

胤祥也是一个心有大志的人,而且他和雍正很像,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奢靡的欲望,反而是对做实事有着很大的热情。

所以胤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把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代价也是很大的,胤祥在雍正八年就去世了,年仅四十四岁,他可以说是清朝为数不多“累死”的亲王之一。

胤祥本身就是雍正的“缩影”,胤祥会累死,也同样说明了雍正本身也是在高负荷工作,而且雍正和康熙的生活方式不同,雍正并不追求“养生”之道,这种不喜欢花钱的习惯,也是雍正并不像他父亲和他儿子长寿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在位十三年,对朝政和官场的改变极大,贪污现象和卖官鬻爵现象被最大化地“肃清”,加上雍正本人的“节俭主义”,朝廷国库再次充实,就是这样,才将康熙后期的“烂摊子”给挽救了过来,而雍正也因此被骂得很惨。

不管是雍正在世时还是驾崩后,对雍正的“声讨”从没有消失过,就是因为雍正动了官僚群体的利益、蛋糕,导致雍正根本没有多少人为他歌功颂德,最重要的是,雍正也因为自己最顶级的两个心腹“年羹尧”、“隆科多” (还是雍正名义上的亲戚) 贪污而没有放过他俩,雍正被视为“毫无人情味”可言的皇帝。

所以说,康熙的眼光很毒辣,他看出了雍正根本就不会因为关系的亲近而纵容贪污,事实上,康熙诸子之中,也确实只有雍正能做到如此“狠心”。

勤奋的雍正、败家的乾隆。

其实雍正也并不能说不长寿,毕竟他驾崩的时候,也接近“六十岁”了,他在位看似短短的十三年,可因为在登基前他就接触了大量的政治,这让他在登基后迅速进入状态,找准方向,所以他的“十三年”皇帝生涯,含金量并不比康熙的低。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如果雍正没有那么“拼命三郎”的状态去工作,他确实能够活得更久,只是那样一来,雍正也可能变成一个“贪图享乐”的皇帝,如果初心变质,那么雍正朝,也有可能产生更糟糕的局面。

事实上,雍正这么拼命,这么省钱,果然就有人给他“花钱”了,那个人就是他的继任者,乾隆。

乾隆是很幸福的,因为他的父亲留给他一个蕴含着“康熙朝”、“雍正朝”成果的盛世,所以乾隆的开局非常好,而且他登基的时候,朝堂几乎没有贪腐问题,政治清明,也没有人和他争权抢位,他这个皇帝,当得非常稳。

但乾隆却很崇拜他的祖父康熙,对他父亲雍正这套“省钱过日子”的理念不是很赞同,所以乾隆很早就学会了“享受”,比如学他的祖父“六下江南”,各种花钱的“项目”乾隆是一个不落。

加上乾隆更加长寿,所以乾隆登基三四十年后,他也难免走上了康熙的老路子,雍正朝想尽办法扼杀的贪腐局面,又被乾隆给“缔造”出来了,是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贪官和珅,所以乾隆后期,大清朝已经由盛转衰了,这也就意味着,乾隆在与雍正的努力“背道而驰”。

结语:

其实康乾盛世这个“概念”,其中只有一部分时间可取,并不能将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都视为盛世,而康熙和乾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圣明”,他们也被自己的欲望征服过,最终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在皇帝的最后生涯,做了一个并不“称职”的皇帝。

与康熙和乾隆“长寿但不圣明”相反的是,雍正的“勤奋却短寿”,也是因为有了雍正这么一个过渡,才给大清续了命,并不能说雍正给大清解决了隐患,事实上,真正的隐患就是人的欲望,根本无人能够解决,甚至雍正在位时间长一点,他都有可能变成那种昏庸的皇帝。

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帝王悖论,所以好皇帝总是容易昙花一现的,正因为他昙花一现了,没机会做好事,才是好皇帝,而诸如唐玄宗、康熙、乾隆这种在位时间超过五十年的皇帝,就算曾经做过伟大的壮举,最终也还是难逃人性的因果,做一些并不圣明的事情。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回答者:满楼读书日期:2017年12月08日·近代史研究者

通常说的“康乾盛世”,期间历时130余年并跨越三个皇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

其中,康熙皇帝总共在位近61年,乾隆虽然表面上在位60年,实际上近63年,而唯独承接康熙与乾隆的雍正皇帝,其在位时间却只有13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雍正继位时已是中年,年逾四十(而康熙继位时仅8岁,乾隆也只有25岁);二是雍正过于勤奋,结果把自己的累垮了。

雍正继位晚就不多说了,但其终年58岁,在当时虽然不算早逝,但以其帝王的生活待遇及与其父其子的寿考相比,就未免寿短了些。

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八年时,或许因怡亲王允祥去世的缘故,雍正也得了一场大病,这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

之所以如此,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雍正不注重养生。康熙、乾隆等大多文治、武功并重,但雍正是个特例,其一生不爱运动,就连满人传统的骑射狩猎,他也很少参与。

继位后,雍正更是深居简出,一心勤政,几乎没有时间与兴趣去骑马射箭,就连例行的承德避暑行宫巡幸与围猎,雍正在位13年也不曾举行过一次。

因此,可以这样说,雍正不注意运动和锻炼,无意是影响其寿考的一大因素。

此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雍正太过勤政,把自己给累死了。

由于雍正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

随便翻开起居注或实录等资料就可以发现,雍正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排得满满当当:

白天他忙着召集廷臣开会、接见外放官员、出席各种仪式等等;大臣们下班了,雍正还得灯下批阅奏折,“秉烛至丙夜、子夜未罢”;“每至二鼓三鼓,不党稍倦。”

其忙其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类似记录,在雍正朱批上比比皆是,如“灯下所批,字画潦草”;“灯下批写,字迹可笑之极”;“日间刻无宁晷,时夜漏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莫哂字画之丑率也。”

长年如此,雍正的身体状况自是江河日下,如何能不早逝呢?

回答者:围炉煮酒话春秋日期:2022年11月17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雍正帝在位时间之所以很短,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继位的时候年纪太大,去世的时间又太早。

相比于父亲康熙帝八岁继位,儿子乾隆帝二十四岁继位,雍正帝四十四岁才继位,这个年纪显然太大了;

而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帝也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两人的执政时间,比雍正帝十三年的执政时间都要长得多;

再说寿命,康熙帝活了六十八岁,乾隆帝更是活了八十八岁,反观雍正帝,却只活了五十七岁而已,差距也比较大。

那么,雍正帝为何只在位了十三年,就匆匆去世了呢?

01,先说雍正帝为何继位的时间比较晚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是雍正帝出生的时间比较早,第二是康熙帝活得比较久。

我们都知道,康熙帝八岁继位,十四岁就亲政了,事实上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儿子承瑞就出生了。

可见,康熙帝很早就开始有孩子了,而他一生一共有过三十五个儿子,以及二十个女儿,是清朝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皇四子,其实他并不是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而是第十一个儿子,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康熙帝的许多儿子早夭了,并未序齿。

不过,雍正帝虽然是康熙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出生的时间却比较早,他在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就出生了,那一年康熙帝只有二十四岁而已。

前文说到过,康熙帝一共活了六十八岁,这就导致雍正帝继位的时候,已经四十四岁了,他因此成为清朝所有皇帝当中,继位时年纪最大的一个人。

别看乾隆帝活得更久,但他的儿子嘉庆帝继位的时候,也不过三十八岁而已,比雍正帝小六岁。

可见,由于雍正帝继位的时候年纪太大,这就导致他在位的时间大幅缩水。

02,再说雍正帝为何去世得比较早。

按道理来说,父亲和儿子都活得比较长,雍正帝的寿命不至于只有五十七岁,事实上并不是因为他的基因不够好,或者有什么遗传疾病,才导致他寿命不长的,而是有其他原因。

据记载,雍正帝于1735年八月来到圆明园居住,那时候天气比较热,他是去避暑的。

二十一日,雍正帝开始生病,但依然坚持处理政务;但到了二十三日,雍正帝就暴毙而亡了,死得颇为蹊跷。

历史上,关于雍正帝的死因,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吕四娘将他杀死的,还有人说他是被太监宫女刺杀而亡的,但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事实上,雍正帝的真正死因,是因为他太过操劳,加之服用丹药,才导致死亡的。

那么,雍正帝在位的时候为何这么操劳呢,这就要从康熙帝留给他的烂摊子,以及他实施的改革说起了。

第一,康熙帝的烂摊子。

我们都知道一个名词,那就是康乾盛世,人们似乎将雍正帝给忽略了,其实这个名词应该叫做康雍乾盛世才对,因为如果没有雍正帝的话,可能就只有康熙盛世了。

康熙帝一生功劳很大,但他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其实是稳固并扩充了疆土,比如他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打击准噶尔,等等。

康熙帝前期的功劳足以名垂青史,但在他的执政后期,因为九子夺嫡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他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怠政情绪,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

只不过,由于康熙帝的巨大功绩,这些问题被掩盖了,但雍正帝继位之后,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吏治腐败;第二,朋党问题;第三,土地、税收制度问题;第四,国库空虚。

康熙帝这个人不怎么看中钱,养成了有钱就花的习惯,因此他一生干了不少事情;后期他产生怠政情绪,在生活上也稍微靡费了些,又花了不少钱。

因此,康熙帝留给雍正帝的是一个空虚的国库,但国家没钱,雍正帝就啥也干不成,这是雍正帝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至于说其他三个问题,其实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的,只不过兼顾了一些社会发展问题而已。

比如说吏治问题,主要体现在贪污上,由于康熙帝的不重视,所以官场风气非常不好,康熙帝本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大量钱财落入官员的口袋,国库还哪来的钱呢?

这一点,康熙帝本人做得也不怎么好,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曹寅家族,曹寅的母亲曾是他的乳母,曹寅更是他的发小,因此他继位之后,就厚待曹寅及家人,先后将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这两个肥得流油的差事,交给了曹寅家族打理。

曹寅家族一方面从织造局大肆牟利,另一方面也帮康熙帝敛财,康熙帝得了好处,自然对曹寅家族十分宽容了,选择默认曹寅家族的行为。

巅峰时期,曹寅家族多有钱?举个例子来说,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寅家,这个开销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只能说是个天文数字。

因为有曹寅家族作为表率,所以类似的人际关系在官场普遍存在,这其实是一种慢性毒药,时间一长危害就显现出来了,等康熙帝发现的时候,已经没办法再改变了。

到康熙后期,官场腐败问题越来越发酵,贪墨公款、官商勾结、土地兼并,甚至是卖官鬻爵等事情都不断发生,如果康熙帝一早就采取措施,那问题也不至于这么严重。

凡此种种,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百姓成为最大受害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量钱财落入官员的口袋,国家也因此入不敷出,国库的存银自然就少了。

其实,康熙帝晚年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参与九子夺嫡的几个儿子,绝大多数人都跟地方上的官绅有来往(比如皇九子胤禟),并从中获利,他知道自己如果让这些人当中的一个当皇帝,那大清可能就要完了。

唯一一个保持清白的就只有雍正帝了,生活比较节俭,也没什么劣迹,并且他铁面无私,虽然看起来有些无情,但其实是收拾烂摊子的最好人选,于是康熙帝将其立为继承人。

也就是说,康熙帝知道大清必须做出改变了,他做不到的事情,就让雍正帝来做,也只有雍正帝愿意做,且最有可能做得到。

事实上,雍正帝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对官场风气非常不满,他是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人,康熙帝也看出来了。

同时,康熙帝也知道,改革是需要做出牺牲的,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他的儿子当中也只有雍正帝可以承受,并且雍正帝还有一个品质,那就是从一而终。

这一点,从九子夺嫡中可以看得出来,因为雍正帝一直都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哪怕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他依然支持胤礽,直到胤礽第二次被废,彻底退出皇位争夺战中之后,他这才决定参与夺嫡。

改革就需要从一而终,不能半途而废,过程中就是有再多艰难险阻,也必须承担。

所以说,康熙帝不是随便挑选继承人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花费十几年时间来思考,只不过这对雍正帝太残忍,因为康熙帝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烂,这就注定雍正帝这个皇帝不好当。

第二,雍正帝的改革,让他着实累着了。

康熙帝晚年,突然爆发了准噶尔暴乱,他还没来得及处理完,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一个内忧外患的大清国交给雍正帝。

雍正帝继位之初,一方面要处理八爷党的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要收拾烂摊子,可谓殚精竭虑。

据记载,雍正帝刚一即位,就对群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也就是前文说到的几个问题,起初他并没有很好的办法,于是他开创了密折制度,让官员们集思广益。

后来,雍正帝听取大臣们的建议,进行了许多颠覆性地改革,比如清查亏空、火耗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等等。

清朝亏空,其实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打击腐败,让官员将贪墨的钱财吐出来;养廉银,大致相当于高薪养廉,多发的俸禄则从火耗归公中出;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官绅也必须跟百姓一样缴税和服兵役、徭役。

最狠的是摊丁入亩,结束了我国实施了两千多年的人丁税,改由土地的多少缴税,在打击地主土豪的同时,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国家税收也因此大幅上涨。

雍正帝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作用当然是很明显的,但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因为能够真正帮他做事的人也不是很多,只有怡亲王胤祥、田文镜、李卫、岳钟琪、鄂尔泰等数人而已。

自古以来,改革都是触动贵族利益的事情,没有哪一次改革是轻松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改革都失败了,比如明朝的张居正改革。

雍正帝的改革也是如此,触动了绝大多数官绅的利益,因此反对的声音很大,这就导致改革的过程充满困难,并且时间也相当较长。

尽管李卫、田文镜等人做得非常好,但雍正帝也并不轻松,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往往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一大早就得起床早朝。

就不说雍正帝了,胤祥作为他的助手,结果累到生病,四十多岁就累死了,这就可以从侧面看出雍正帝的工作有多繁重,要知道胤祥只处理一部分事务,而雍正帝则要负责全局。

无论是清史稿,还是清实录,都将雍正帝描述为一个勤政的皇帝,极少有休息时间,也没有太多心思与后妃厮混(事实上他的妃子并不多,继位之后几乎没有新纳妃子),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时间里,无论是处理的奏折数量,还是在奏折上朱批的字数,都可以排在清朝所有皇帝的前列。

经过雍正帝十三年的努力,除了没有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之外,他留给乾隆帝的是一个国库充盈的太平盛世,官场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也正是在这十三年时间里,由于雍正帝孜孜不倦地工作,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并且他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事实上,自从雍正帝继位以来,在八爷党的操控下,关于他篡位的谣言就一直没有停过,为此他数次澄清,但结果是越描越黑,这让他一直很不安心。

并且,雍正帝还遭遇了数次背叛,爱将年羹尧、隆科多先后被他杀掉,他的儿子弘时更是因为投靠八爷党而被他废为庶人,这也让他伤透了心。

第三,雍正帝为了续命,服用丹药。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帝因为工作太累,导致身体不太好,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服用丹药。

早在雍正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他就对炼丹产生了兴趣,不过那时候他是故意而为之,是做样子给康熙帝看,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夺嫡之心。

但是,雍正帝继位之后,身体每况日下,便产生了用丹药续命的想法,为此他找来了许多道士为他炼丹,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龙虎山的道士,名叫娄近垣。

雍正帝很崇敬娄近垣,甚至封他为四品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妙正真人,让他专门为自己炼丹。

可以说,晚年的雍正帝,对炼丹这件事,已经到了沉迷的程度,但我们都知道,丹药不但不能续命,而且对身体有害,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毒,历史上不乏因为吃丹药而死亡的案例。

雍正帝之所以服用丹药,或许是病急乱投医,也有可能是死马当活马医,总之他服用丹药这件事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学者研究,雍正帝极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病,加之服用丹药,最终导致死亡的,这一点从张廷玉的私人笔记也可以一窥究竟。

雍正帝去世的时候,只有极少数大臣见过他,张廷玉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雍正帝七窍流血,这显然是中毒的症状,或许就是丹药中毒。

由于服用丹药,雍正帝早早死去,但即便他不服用丹药,他或许也活不了几年,因为长期劳累及巨大的精神压力,早就将他的身体掏空了。

总结一下:

雍正帝之所以在位时间短,主要原因还继位的时间比较晚,活的时间也比较短,如果不是他将自己全身心奉献给国家,以至于他殚精竭虑、夙夜难寐,要不然他还可以多活几年。

所以说,雍正帝的运气其实不太好,在位的时候需要收拾烂摊子,结果把身体搞垮了,等到国富民强的时候,自己却撒手人寰了,儿子乾隆帝成为既得利益者,乾隆帝取得的成就,也是踩在他的肩膀上完成的。

回答者:军机处长日期:2017年12月12日

开玩笑!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很短?没有这回事。你可能说的是假的雍正吧。咱用数据说话: 中国历代皇帝们在位的平均时间是五年!再说两遍,五年,五年。 与平均数相比,雍正执政十三年不算太短了。再者,也正因为前面的康熙做了61年,后面的乾隆做了60年皇帝,再加上做了三年太上皇,更衬托的雍正的十三年实在不值一提。大清一共享国二百多年,光康乾就累积占用了将近一半时间,剩下的九位皇帝平均在位也差不多就是雍正这个数。这是其一,都是反衬惹得祸。

其二,通常情况,皇帝都是终身制的,一直做到死。问题是雍正登基时已经四十五岁“高龄”了,谁让他老爸超长待机、续航时间过长呢。 雍正活到了五十八岁,也已经远远高于中国所有皇帝们的平均年纪39.2岁了。 我们更愿意相信雍正是自然死亡,至于被侠女吕四娘一剑夺命并割去首级的野史传闻姑且一笑。

其三, 为什么雍正没有活过六七十岁甚至更久呢? 从康熙和乾隆来看,早期的爱新觉罗家族有着长寿基因。 雍正没太长寿的 主要几个原因,就是他不但身体有病,还有心病。 身体的病就是长期进食丹药,导致慢性水银中毒。另外,十三年时间内他在奏折上的批字高达1000万字,还写作500多万字,简直堪称批折、写作狂魔了,历史上或许再没比他更勤政的皇帝了,累啊。长期带病工作不算,雍正还是宅男,做皇帝后没出过北京,也不去木兰围场行猎,严重缺乏运动锻炼。此外他心性促狭,对人对事难以豁达,为国库空虚忧心,为边疆祸乱操心,为吏治不振、贪腐过盛担心,为儿子不成器闹心,心事太多导致心病连连。再有,清朝后宫佳丽充盈,作为皇帝难免也会操劳过度,身体亏损的厉害。综上,雍正皇帝干了十三年就遗憾地离开了,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是没可能的嘛。

不妨说说你对雍正的看法吧。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