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尚未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韩媒文章称,在探讨中国战机水平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战机竞赛。如果以现在综合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当年的战机就会发现,实际上俄制战机除第一代战机之外,在整体技术水平上,均不及美制战机。而且在类似“赎罪日战争”的美俄战机正面对抗中,俄制战机普遍居于下风,但却没有人认为,俄制战机的整体水平逊于美国同行。如果仔细回顾俄制战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在整个美苏战机竞赛中,实际上一直处于追赶的地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三代战机。俄罗斯以米格-29、苏-27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机,是在以F-15、F-16为代表的美制第三代战机诞生之后10年出现的。如果算上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这一差距将更加明显。尽管如此,俄罗斯在追赶过程中取得与美制战机在战力与技术持平的根本手段,就是将个别先进技术与系统化设计相结合。

  在第二代战机的竞争中,俄罗斯借助机头进气与整流锥相结合布局或大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研发了以米格-21与米格-25为代表的一批经典战机,获得了相比美制战机更加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同时,通过高效的系统化设计,使其在高空高速方面的优势又效弥补了其在航电、雷达与武备方面的局限。这就解释了,尽管通过1976年9月6日的维克多-别连科叛逃事件,西方已经了解到之前一直生活在神坛之上的米格-25战斗机在诸多关键性能上,并不及其广泛装备的F-4战机,但对其高空高速性能的忌惮,却至少持续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韩媒文章称,目前中国相比美俄,恰恰类似于当年的俄罗斯,相比世界最高水平与潜在竞争对手,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较长时期内,将存在较大差距。那么今天的中国是否能借鉴当年的俄罗斯经验,在追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将面临较之当面的俄罗斯更大的挑战与更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在以及之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难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方面,当年俄罗斯与美国处于紧张的冷战时期,对各种技术的消化与发展均较彻底与大胆。但目前,尽管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很复杂,但发展环境较之当年的俄罗斯,无疑是相对安定的。因此,其对战机这种主要应用于大规模战争的装备,缺乏足够的现实需求与发展动力。这固然体现在对技术发展更加稳健与谨慎的态度上,使技术发展更加扎实。但问题在于,这无益于加快自身水平的增长与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冷战时期的“追赶式增长”是有先决条件的,即个别技术的领先与优秀的系统工程,而这缺一不可。俄罗斯在发展第二代战机的过程中,研发了推力最大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尽管发动机寿命不敢恭维),在发展第三代战机的过程中,首次将翼身融合技术完美的应用在重型战机之上,并与大推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进行了良好的启动布局整合。对中国而言,其不缺乏优秀的系统工程能力,但问题在于,中国目前尚难以在个别技术上,取得足以使整体性能获得明显提升的优势。这就使得中国可能陷入,既想发展个别先进技术,但又想通过系统工程来弥补整体技术局限造成的在个别技术上的瓶颈的怪圈。因此,中国要想在技术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的情况下,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无疑要付出较之当年的俄罗斯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