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何以及多快实现这一计划,目前还不清楚。很多医用产品的产地是中国。而中国本身的需求量依旧很大。世卫组织疫情学家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我想,我们应向中国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速度。越快发现病例并把他们隔离,我们就越能成功抑制疫情。”这主要也涉及快速得到数据,从飞机乘客名单、活动参与者名单直到地铁监控摄像机录下的视频。在德国,这又是一个棘手的话题。

为了能够隔离轻度感染者,像武汉那样在数天内建成的所谓“方舱医院”也是有意义的。轻症感染者可以在那里隔离治疗,无需挤占重症病床或其他医疗资源。这样一来,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感染的风险也会小于居家隔离。然而,欧洲人几乎不会自愿被送进体育场馆隔离。

目前就病毒检测手段和速度而言,中国已快于西方。通常情况下,4到7个小时后可出结果。德国一般至少需要24个小时。而且,医疗保险公司并非自动承担全部检测费用。即使是在旅游限制方面,与中国相比,欧洲目前也还非常犹豫。但现在意大利和韩国的情况都表明,局势会在瞬息间变得严峻。

正如此前中国已经表明的那样,在这种危机时期发达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多么重要。在隔离状态下,韩国人和中国人都继续通过互联网保持联系,获取信息,用视频传送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分享自己的忧虑,借助大量网络娱乐内容放松情绪。

很多网上服务公司很快将在线课程纳入服务项目,从健身房到公共学校,应有尽有。即使是在被“封城”的疫情中心武汉,尽管人们现在不能亲自到门口,而是经由住宅小区的栅栏窗口接货,在线送餐送药服务也一如既往十分顺畅。此外,患者可通过应用软件轻松延长药方期限,而无需再去看医生,从而避免更多人感染。

有一点是清楚的: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欧洲,恐慌和歇斯底里眼下都不合适。然而,自己也想一想可以采用哪些适合欧洲社会习惯的措施,应该没有坏处。因为在全球化时代有一点不可避免:此病毒之后是彼病毒。

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撰文:欧洲应借鉴中国战疫经验

这是3月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一家药店外拍摄的口罩售罄的告示。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