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偏重于制度的政策诱发了带有宿命论色彩和机会主义式的行动。缺乏努力、投机取巧、明哲保身这些难以写进契约中的伦理缺陷本应被排除在最低级的道德律令之外,但现在却变得相当困难。

不应肤浅解读中华文化

在中国,社会和市场秩序建立的方法应当被称为“士庶论”。士庶论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当时的人们认为社会是由精英群体(士人)和非精英群体(庶人)组成的。

如果认为中国的民众为了实现经济繁荣可以容忍对自由和人权的轻视,那则是一种肤浅且危险的观点。传统的中华思想、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毫无疑问是中国精英阶层反西方心理的基础,但是并非中国人内在社会观的全部。真正的问题在于,是每一个中国国民个人内在的社会观形成了他们对西方启蒙价值观的较低评价。

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拥有异质社会观的各国国民建立起对彼此的尊重。为了实现相互理解,需要以极大的忍耐力继续努力。

日本专家撰文:美中应避免“文明的冲突”

资料图片:位于美国洛杉矶东亨廷顿图书馆的苏式园林“流芳园”由中美两国工人共同施工完成。图为2019年4月21日,游客在“流芳园”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