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把政治形态、社会结构与受援助的量进行刚性挂钩,你的表现越符合西方国家的需要,能拿到的援助越多。

公允地说,这些评估打分体系并非全然没有道理,其中的一些评估标准确有其合理之处,然而高明的谎言永远是“半句假话不说,只说部分真话”——西方国家的这一套评估,无非是通过对援助资源的垄断去塑造受援助国的政治进程,本质上是一种囤积居奇和漫天要价,以此维系其在受援助国的既得利益,以隐蔽和包装过的手段实施新殖民主义。

最骚的是,西方国家为了论述自己这一套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还设计了一套对援助之后的效果的评估体系,通过对那些符合西方要求,接受西方援助的国家的援助项目的效果进行吹捧和粉饰,来论述自己在援助活动中附加政治条件的合理性。

就像一个人,既是出题的考官,又是培训的老师,还是打分的评委,通过给听话的学生打高分,来论述培训工作的成效和出题的合理性,这已经不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了,而是自证自辩和自我吹嘘了。

托卡马克之冠:削减对华援助是砍“带路党”狗粮?别低估西方的“殖民野心”

例如和美国国家开发署相比在新疆棉花事件中的恶劣表现不遑多让的英国国际发展部(UFID),在同年也发表了一项援助有效性报告,表示超过75%的投入到符合援助标准的国家中的援助项目都是成功的。

作为最大ODA项目机构的世界银行,在2004年的一项相关研究中就表示,通过对21世纪最初的1000多个援助项目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发现援助的有效性,和CPIA的分数成正比,在那些符合西方政治标准的国家开展的援助项目,成功率高达76%,且越是符合西方政治标准的国家,其援助项目成功率越高;而在2009年的援助项目年度回顾中,又表示随着西方政治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援助项目的成功率日渐上升。

我出题给我自己做,导致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我真厉害。

同时,根据2008年世界银行和有关援助参与方的研究,此类援助项目流入不同的经济部门,其成功率是有所不同的。它们重点指出,在金融部门的援助项目中,成功率较高,高达85%以上,而环境类援助项目则成功率较低,低于70%。

什么叫无利不起早?这就叫无利不起早。

“援助”后果

完全由援助国自己根据自身的政治动机进行设计,这种评估本身能有多少客观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

发展援助项目是否能发挥功效,一个国家需不需要投入援助项目,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其评估也应该是综合考量的,毕竟一个项目对援助国有好处的同时未见得对受援助国有好处,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援助项目的效果评判会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