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自俄乌危机演变为军事冲突后,美欧等国家从政府到民间机构、团体,再到商业公司,以各种形式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就连俄罗斯的猫或者一棵古树也都成为制裁对象。如此激烈且看似“无死角”的对俄制裁,想要达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美欧公开表态“北约不会直接出兵乌克兰”,却纷纷对俄祭出“最严厉的制裁杀手锏”,笔者认为就这些制裁的目的而言,可以分纵横两个方向来看。纵向是迫使俄罗斯停火、撤军;而横向是通过西方的“政治正确”,以意识形态划线来形成一种集团化的力量。

正因为排除了武力对抗的手段,留给西方打压、教训俄罗斯的选项只剩下制裁,而鉴于克里米亚事件以来西方对俄实施上百次的经济制裁并未让其屈服,所以这次对俄制裁客观上也呈现出加大精准打击力度,扩大制裁范围的特点。同时,西方国家对俄制裁持续升级的背后,是多重而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

纵向目的较为表面化,一是要让俄罗斯决策者感到西方“联手抗俄”产生的巨大威力,被迫停止“侵乌”并撤军。二是通过经济和金融上的制裁,让俄经济滑向崩溃从而无力支持长期的军事行动。三是要对俄罗斯国家权力结构带来冲击。尤其是从领导人个性特质来看,普京20多年来与西方博弈,让美欧领导人一直很头痛。其不仅具有俄罗斯战斗民族的顽强意志,与西方霸权抗争到底的决心,而且行事果断、敢作敢为的风格,是西方政治家感到忌惮的那种“对手”。所以,如果能动用西方“软实力”加“巧实力”,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杀伤力,借机动摇普京的执政根基,也是西方本轮制裁想要达到的一个长期效应。

横向上,从美国更深层次谋略来看,推动西方国家及民间机构、公司实施对俄制裁,是为了巩固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霸主地位和霸权实力。放眼当今欧洲,惟有俄罗斯能对西方的国家利益和欧洲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而动员更多实体参加对俄制裁“总体战”,把利刃刺向俄金融、科技、能源、贸易、媒体、运输以及信息等领域,能够增加美国霸权的“稳定系数”。

从美国惯用的策略来看,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欧盟或俄罗斯,都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挑战,必须制造“可控制的动荡”来增强欧洲国家对美国提供的安全体系的依赖,以及提高美国的介入影响力。美国推动西方对俄罗斯的激烈制裁,也是加剧危机紧张气氛,令俄欧之间的“相互敌意”螺旋上升。

从获取国家利益的视角看,美国通过联手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一方面让欧洲的资本更多流向美国市场,缓解美国通胀压力,刺激美国股市上扬,让华尔街金融大亨获利;另一方面,欧洲国家的不安全感上升,带来的是美国军火销售量暴增。3月5日,美国批准对波兰出售250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总金额达60亿美元。经济和金融上的获利,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