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外交上越“西化”越撕裂。早在1991年独立之初,乌克兰就确立了全面“西向”的对外发展战略,即在疏远俄罗斯的同时,加紧向欧美靠拢。除了在政治上仿照欧美建立多党议会制民主体制,经济上大力推进私有化以融入西方市场之外,乌克兰还确立了以“加盟入约”为中心的具体外交目标,即争取早日加入欧盟和北约,从而借助欧美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彻底摆脱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并抗衡来自俄罗斯的所谓安全“威胁”。然而30年来,乌克兰在“加盟入约”上却并未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反而在盲目“拥抱西方”的过程中不断恶化着与俄罗斯的关系。从两次独自吞下“颜色革命”残局的苦果,到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再到俄乌冲突,一系列残酷的现实表明,乌克兰陷入越“反俄”、越追求“西向”,就越被严重撕裂的怪圈之中。

乌克兰独立后为何会长期陷入周期性动荡?

首先,自身定位与发展道路选择上存在严重失误,导致国家战略自主性丧失。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核心地带,是连接欧亚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独立之初,乌克兰又直接继承了苏联时期留在本国范围内的几乎所有“家底”。应该说,无论从“硬实力”还是其他禀赋条件上看,独立后的乌克兰都具备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充分空间,甚至有逐步发展为一个居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中等强国”的可能性。然而,迫切告别苏联时代并急于投入欧洲“大家庭”怀抱的冲动,导致当时的乌克兰领导人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掌握本国战略自主性的可能。然而,后来的事实却是,自愿放弃战略自主的乌克兰,既没有换来欧美许诺的丰厚援助与承认,也没有足够缓解来自俄罗斯一方的战略压力。此后,战略地位无足轻重的乌克兰实际上沦为美、俄、欧三方在东欧地区战略博弈的“棋子”。对于再难自主掌握国家发展方向的乌克兰而言,最优的选择只能是机会主义式地在东西方之间摇摆甚至“横跳”。

其次,在对外关系上任由外部势力尤其是西方大国长期深度操控。独立30年来,备尝丧失战略自主苦果的乌克兰,并没有选择及时“止损”,而是在“反俄”“拥抱西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最终被个别西方大国深度操控。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并没有丝毫放松对苏联后继国俄罗斯的打压,不断借助北约东扩、欧盟扩容等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在美国战略家所规划的全球战略中,地处“欧亚大棋局”核心地带的乌克兰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掌控乌克兰的内政外交,就成为美国压制俄罗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时至今日,美国已经在乌克兰建立起一整套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严密的控制体系,以至随时可以通过不同手段干预乌克兰的内政外交。今日乌克兰自身的困境,都有美国情报部门的背影,乌克兰危局是按照美国希望的剧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