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托马斯·福尔克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在中德关系史上,今年有一个重要的纪念日。1972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建交。在此后的岁月里,双方都受益匪浅。然而,最近两国关系似乎很紧张。外界都希望两国能恢复过去的友好关系。

在半个世纪前的冷战时期,瓦尔特·谢尔外长与中国外长姬鹏飞在北京互换文件,正式建交。在此前几个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了北京,此次访问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已对西方开放的信息。

在过去五十年里,地缘政治和两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总理和中国元首已换了好几茬。中国已经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1990年重新统一后,德国已成为欧洲事实上的领导者和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中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

纵观历史,中德关系中一直存在三个常量:相互尊重、务实主义和坚持互惠互利。

两国享有的经济联系最充分地说明了最后一点。举例来说:1972 年,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50万欧元(486000 美元)。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额为2450亿欧元(2370亿美元)。

毫不奇怪的是,到2021年,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德国对华投资也是欧洲国家中最多的,2018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占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这种双赢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两国展开广泛交流、对话和外交互动的结果。2004年,柏林和北京建立了“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了每年会晤机制,旨在将双边关系扩展到新领域。

从2010年起,双方每年都举行会晤,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关系。在2014年,中德关系从2004年的“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目前的中德关系却已变得空前复杂。双方在众多地缘政治问题上的立场已经南辕北辙。

因对俄乌战争的不同评判、对人权问题的质疑以及对台湾问题的疑虑,柏林已不断侧目北京。与此同时,德国的对华批评态度和“理想主义”倾向也不受北京的欢迎。

从逻辑上讲,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对话,两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使两国关系达到今天的高度。多年来,两国元首和外长展开了持续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