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令人难忘的是赫尔穆特·施密特在 1975 年与毛泽东的会晤。直到其去世前,施密特都是最能认识到中国重要性并积极主张与北京建立关系而非破坏关系的德国总理。

在赫尔穆特·科尔、格哈德·施罗德和最近的安格拉·默克尔(与施密特一样,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关系)领导下,中德两国政府一直持续展开对话、交流与合作。

施密特访华 图源:资料图

然而,中德两国政治家的交往现已越来越少。上述意见分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疫情等其它原因也起到了阻碍效果。

此外,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使德国陷入了困境——一面是中国的崛起,一面是华盛顿担心北京改变单极世界秩序。在柏林,德国政府似乎认为自己要二选一:要么与本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北京站在一起,要么与它最强大的盟友华盛顿站在一起。

然而,默克尔用行动证明了德国不一定非要这么做,她在中美间成功做到了左右逢源。可奥拉夫·舒尔茨总理的新政府却采取了另一种风格,新政府显然已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做出了选择,业已放弃了对华实用主义态度,转而采取一种显然是适得其反的“理想主义”态度。

自去年 12 月执政后,德国新联合政府就明确表示,肖尔茨领导下的德国会与过去不一样。中国首次被称为“体制性竞争对手”,而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则宣称德国将对中国采取“更强有力的贸易政策”,不会再“幼稚”。

在中德正式建交半个世纪后,德国正尝试调整两国关系,这本身并没有错。毕竟现在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了。然而,现任德国政府尝试改变中国的做法只是一厢情愿,这只会削弱那个曾经确保双方50年增长和繁荣的关系基础。

柏林和北京之间保持并进一步扩大友好合作关系将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并能够在下半个世纪捍卫这个动荡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香港《南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