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曾是东北经济的一张名片。

在东三省GDP集体“吊车尾”的今天,东北的汽车工业顽强的坚持着,长春有一汽奥迪、丰田、大众、马自达、解放、红旗;沈阳有华晨宝马、金杯;大连有东风日产、英菲尼迪;大庆有沃尔沃、哈尔滨有长安福特。

几乎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都能在东北找到关联的工厂。

然而,近几年,东北汽车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2018年,合资限制放开后,德国宝马宣布回购华晨宝马25%的股份,德国人占股75%成为大股东,东北人沦为配角。

德国技术专家接管工厂,华晨宝马从“半自主品牌”沦落成了德国的代工厂。不久后,失去了宝马的华晨宣布破产重组。

接着2022年底,连续19年销量第一的金杯面包车,向沈阳市中院提交了破产重整书。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狼狈。在吸了10年财政补贴后,国产金杯倒下了。

暴击发生在2023年,一汽奥迪被爆出将把总部迁至杭州,杭州市政府为每个愿意来的东北专家提供80万元的安家费。据一位奥迪高管透露:其实早在5年前,他们就准备“溜”了。

奥迪高管的潜台词是:如果他们再留在东北,奥迪很可能丢失中国市场。

杀人诛心,莫过如此。

从世界范围看,汽车工业象征着财富。德国、日本依靠强大的汽车工业,让国民过上了发达国家的生活,而在东北,退休职工的社保都需要靠外省“输血”。

都是造车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2、

东北车企“病”在管理不善和不思进取。

破产的金杯汽车是典型的管理不善的案例。它曾是东北最先发起股份制改造的明星企业,后陷入了政商博弈的拉锯战中,集中暴露了东北车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