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身处舆论旋涡中的拜登当局最终下令,击落了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的我国气象飞艇。这次攻击发生在18000米左右的高空,已经接近AIM-9X格斗空空导弹的包线边缘。另根据公开报道,在2019年7月,我空军航空兵某部的歼-10C战斗机,采取水平加速后大仰角拉起,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在动升限附近使用PL-10格斗空空导弹,击落了飞行高度超过20000米的高空侦察气球。

非常有趣的是,这两个战例有一个共同点,即我方与美方在打击低特征高空目标时,都选择了使用红外成像制导的格斗空空导弹。而这看似普通得事实背后,其实隐含着五代机超视距空战的重要参考。

众所周知,气象飞艇和高空侦察气球采用聚乙烯薄膜制造,一般是无动力或者只有电动机辅助动力,搭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侦察设备上金属部不多。因此,该类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很小,红外特征也不是很明显,与专门进行过隐身设计的第五代战斗机目标,有很大的相似性。

部分进行了隐身设计的战略轰炸机和第五代战斗机的出现,使得在第四代战斗机时代已经较为成熟的超视距空战的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第五代战斗机之间的对决,很可能会从“隔空过招”回到“视距内狗斗”的状态。因为当前主流的中远程空空导弹制导系统,采用了大功率相控阵引雷达引导头,对于具有雷达隐身设计的目标,主要通过提高发射功率来获得更大的截获距离。但是,空空导弹受到平台尺寸的限制,自身的供电能力有限,而随着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面积还在大幅度下降,未来继续挖潜的空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