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经济体的能源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会发生什么?欧盟告诉我们答案。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拿出传统艺能,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严厉的制裁和封锁,除了亲自上阵,各种手段应出尽出,看起来金融霸权对俄罗斯磨刀霍霍,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美元很强硬,卢布也没崩,欧元先“欧”了,跌到了和美元平价。

在欧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下,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处于历史高位。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的35%,同时还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供应了欧盟40%的天然气,制裁让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大增,赚得盆满钵满。

反而是欧洲国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习惯了俄罗斯廉价管道天然气的老欧洲们,突然发现今年的冬天不好过,天然气缺口急剧放大,只好在全世界高价采购液化天然气来满足需求。美国能源供应商把一艘装满液化天然气的LNG船开到欧洲港口,就可以净赚一亿美金,美欧之间的天然气价差达到惊人的4倍。

高昂的能源进口成本让欧洲尝到了制裁的“苦果”,工业生产受限,通货膨胀飙升,10月份欧元区19国通胀率高达10.7%,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欧洲能源危机的导火索是俄乌冲突,背后折射出的是欧洲能源供应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高度依赖进口会导致能源供应稳定性下降、脆弱性上升。

比起欧洲,中国称得上地大物博,但是同样有着资源分布不均,产能有限的苦恼,在能源安全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富煤、缺油、少气”是我们化石能源的结构现状,70%的原油依赖进口,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买家,其他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风、水、生物质等未来前景可期,但现阶段只是杯水车薪,难堪大用,在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上,我们要找到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