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1年到2019年,青海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72.2毫米,呈增加趋势,增幅为每十年9.2毫米,在2018年达到近60年降水量最多值,为484.2毫米。从年际变化来看,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年平均降水量波动幅度较大,90年代降水量偏少,为少雨期,进入21世纪为多雨期。从空间分布上看,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江源大部分地区及祁连山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其中乌兰降水量增幅最大,每十年增加26.4毫米。

“根据目前记录的气象要素分析来看,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都是我省气候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这是我省气候变湿变暖的一个新趋势。”青海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李红梅说。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正在经历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过程。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表现出了更高的升温率,其升温率约是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两倍。青海是青藏高原其他省区当中升温率最高的,其中柴达木盆地升温尤为明显,升温变率每十年增加0.49℃。”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工、青海省生态气象中心主任周秉荣介绍。

西宁降雨量过去仅为平均1天1毫米,到2020年一天城区最大降水达77.5毫米

在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降水和气温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从有气象要素记录开始,科学家就对高原气候变化展开了大量研究。

“中国对气象要素进行大范围观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目前观测时间还比较短,只能看到气象要素的一些变化,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省年平均降水量增多、年平均气温增加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响应。”青海省气象台副台长、首席预报专家、高级工程师王振海说。

身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响应也更明显。如在三江源地区,从1961年到2018年,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4℃,升温幅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8月29日,西宁市遭遇历史上少见的强降水天气,根据西宁市气象局监测,截至29日13时,西宁市城区最大降水出现在城北区,达到77.5毫米。“历史气象资料显示西宁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5毫米,平均1天1毫米,但这天相当于一天下了77天的雨。降水增多、降水强度大且平均、出现降水极端事件等,这些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表现。”王振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