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升高、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的概率大大提高,青海地区暴雨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增多,今后我省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可能会增加。”周秉荣说。

青藏高原变暖变湿,青海发生了哪些变化?

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环湖地区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青藏高原变暖变湿,青海发生了哪些变化?

越来越多的鸟类栖息在海西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摄影:李庆玲

气候变化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

青海,是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对青海、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十分深远。

去年10月,我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山区海拔3900米处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活动影像。今年1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托素湖出现几千只赤嘴潜鸭栖息越冬的壮观场面。专家表明,这些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佐证,也体现了青海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据了解,2019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有11个,面积达21.7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3% ,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居全国首位。2017年全省绿色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4位,较2016年排名前移11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高,由2015年的80.9%提高到2019年的96.1%。

近年来,青海牢牢把握“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一省情定位,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生态气象服务中心遥感监测室气象工程师祝存兄介绍,自2009年以来,我省三江源地区大于50平方公里的湖泊群面积呈增加趋势,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的青海湖也在不断扩大水体面积。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监测显示,2020年9月下旬,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88.81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大59.51平方公里,较2001年至2019年同期平均增大232.92平方公里,其水体面积为2001年遥感监测以来的最大。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降水不断增加和气温持续上升,我省区域气候条件有所改善,气候舒适度有所提升,水资源量总量有所增加,径流量和湖泊面积会有所增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会向好发展,一些脆弱敏感区域的生态退化趋势也会有所遏制,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会有所扩展,农业气候资源会有所优化,气候分布格局有可能会发生某些小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