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文/李倩薇 卢宥伊)几个月来,不少身在中国的外籍人士亲眼目睹并参与到抗击疫情的互助之中。多位居住在成都的外国人最近就对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战“疫”故事。

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的中国话,熟练地和一位在公园锻炼的成都大爷攀谈了一会儿,阿马尔·什雷斯塔在征得大爷同意后,捕捉下了他戴着口罩“倒挂金钩”锻炼的一瞬间。

29岁的尼泊尔摄影师阿马尔已经在成都生活了三年,他经常拿着相机出门和本地人聊天、拍摄,就这样学会了一口四川普通话。“成都人对我非常友善,街边老少,无论会不会说英语,都很愿意和我聊天、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阿马尔每天都会接到国外亲友的电话,海外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对中国疫情的不实负面报道和谣言甚嚣尘上,让家人对他非常担心。出于职业本能,阿马尔决定走上街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历史,告诉世界真实的中国。

他赶去成都的地铁站、街头和购物广场。2月初的时候,这些地方空无一人,清洁工、地铁工作人员、外卖小哥、卖菜人却依旧在辛勤劳动。这些记录中国普通人抗疫的照片也被一些欧美媒体采用。

如今,阿马尔照片里的人流越来越多,城市恢复往日的热闹。“中国采取的措施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社会正在回归正常秩序。”

联系家乡企业捐口罩

3月份以来,成都高新自贸区管理局办公室的高级雇员欧锐漫一直在寻找能向家乡以色列和欧洲提供防疫物资的中国公司,这两天,他正在和成都一家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医疗企业进行对接。

欧锐漫和妻子已经在成都生活了三年,目前在成都高新自贸办负责国际招商和交流工作。疫情发生后,他选择留在中国,继续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单位给我配备了口罩、消毒液,超市可以在线购物,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送货上门……”欧锐漫说,除了做好个人防护,他并不担忧在中国的生活,“虽然经济上损失巨大,中国政府还是把市场活动最小化了,社会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起来,生活在这里我很安心”。

疫情期间,欧锐漫运用自己的商务网络,接洽了十余家以色列的公司和以色列援助协会等机构,协助它们向中国捐赠了约60万个口罩,向武汉的医院捐赠了100台人工智能医疗设备。

现在,中国的情况好转了很多,但家乡以色列的情况却变得让他担忧。“我看到中国正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国家,希望大家都能携起手来,一起战胜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际志愿者一呼百应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居住在成都市武侯区桐梓林社区的杰瑞琳在中国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慌张。“我们不敢出门,一直在网上搜索关于疫情的英文信息。”杰瑞琳的丈夫是一名外籍飞行员,因为疫情原因,丈夫的航班全部取消,一家5口人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