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40年来,双边关系相对稳定的两个特点是“威胁驱动”和“相互接纳”。然而疫情证明中美关系过去的基本架构和经验法则已经改变,已不可逆转。

随着疫情对美国的冲击加剧,反华已成为美国右翼的共识,疫情中双方的相互指责将对抗情绪从政府层面扩大到社会层面。同时,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两国在抗疫背后的地缘、战略竞争也在浮现。此外,疫情还将继续深化中美“脱钩”进程。

双方的信任度太低,而且美国对华战略已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其巨大惯性缺乏“刹车机制”,使双边关系在疫情下难以务实调整。

没有国家能迫使中国“赔偿”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

我担心疫情导致美中进一步“脱钩”。然而,医药制造产业链完全与中国“脱钩”既没必要,也是反应过度。

至于所谓中国应当“赔偿”的言论,没有其他国家能以任何形式迫使中国“赔偿”。应当有一个建设性的方式来疏导这些政治情绪,使其转化为对透明、国际标准和更多合作的共识,否则会催生更多分裂和怀疑。

美国应当免除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这可以提升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消除一些美国供应链所面临的问题,也给特朗普提供一个改正错误政策的台阶。

美中应当向世界展示它们可以为全球利益合作,这种形象符合两国利益。我担心世界在后疫情时期会变得更分裂。所以,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携手合作,对所有人都是好消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

疫情在中国暴发时,美方看作战略竞争的机会;疫情在美国扩散后,美国为了国内政治需要开始攻击中国;现在,中国开始加大对国际社会的援助,美国又认为中国希望填补领导力真空。

这次美国的表现让全世界失望。它没有处理好本国事务,也没有向别国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国际合作。所以,无论怎么炒作,国际社会对美方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疫情之后,美国可能重推中美战略竞争,也可能反思中美间重点是竞争还是合作。疫情表明,中美间更迫切的需要是合作,而不是战略竞争。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包道格:

美中两国有许多领域可以加强合作。宏观经济协调;放宽贸易政策(去除惩罚性关税、促进贸易、世贸组织改革等);在抗疫方面,由两国高级官员牵头进行更多高级别合作;共同设立数据处理中心、援助协调中心;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在宣传和在社交媒体发布不实言论方面“双停火”。

我希望疫情会对美中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双方都应当意识到这不是“零和游戏”。没有美中合作,国际社会不可能达成共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