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西登费德:科技人才回归中国,因为那里机会更多市场更大

智能服务已广泛应用在中国社会中 图片来源:CGTN新闻

与这一巨大增长一同到来的是对有经验工程师的需求,中国公司为了战胜他们的美国对手,有时会向人才提供更大的权限和更好的薪酬待遇。许多开发这些技术的人可能致力于细化模型或算法的特定部分,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源代码是如何在第三方应用程序甚至公司内部产品中使用的。强大的开源工具包与从800万网民中获取的海量数据相结合,正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创新发展,这些技术都需要依赖庞大的数据集来提高其准确性和创新性。例如,像“云从科技”这样的中型公司可以处理数千万个视频记录,以改进他们的面部识别软件,这套软件已被出售给从银行到执法部门的上千个客户。

在中国国内和中国构建的全球数字生态系统中,这些技术在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人们对中国及其文化的信心。应用在教育、医疗和在线服务领域的先进技术便利了生活,简化了沟通,提供了新的职业路径。

中国的科技行业也由私营公司主导。特别是在某些科技巨头尚未出现的领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而使竞争激烈,创新频出。人工智能专家出身的华裔投资人李开复将中国科技企业家视为勇敢的角斗士,他们为生存而英勇战斗。相比之下,美国的科技创业文化“太绅士化了”。硅谷自诩为善于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但中国的企业可不指望他们的竞争对手也有这种尊重意识。李说:“如果他们成功制造出了人们想要的产品,他们不能宣布胜利,而是必须要宣战。”

挖竞争对手的技术墙脚也是一种竞争优势,这能使中国企业更快地开发新功能,甚至有可能使它们领先于自己的美国竞争对手。刘晨说:“我勤奋的同事们仅用一个周末就可重现一篇论文中的先进模型,并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具体产品中。这是非常恐怖的实力。我个人不鼓励这样做,但中国科技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这样做。”

然而,尽管中国拥有惊人的科技发展速度,但一些职场文化却不易发生改变。采用西方公司更扁平的企业结构和更平等主义的创新模式就意味着从管理方式到社会模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美国科技行业不断发展的业务和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进一步增强工程师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自己所造产品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谷歌鼓励员工将20%的时间花在与公司相关的“激情项目”上(译注:西方公司开展的激情项目类似于中国的拓展项目)。Spotify允许其工程师加入任何“公会”——专注业务或技术某些方面的小型、跨职能团队——并可以明确拒绝从事任何他们认为无聊、不重要或不道德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