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挑选中国节假日搞小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于多年前就已开始调研专属经济区的基线点岛屿,并试图加强对其管控,此次“命名”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2009年12月,当时的鸠山由纪夫政府就曾通过“离岛保全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就要求加强离岛保全,并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据点。

  此后,2011年3月,日本内阁官房综合海洋政策本部事务局曾专门开展过“有关作为专属经济区基线点的离岛”调查,当时曾向地方行政部门和渔业团体调查过包括钓鱼岛、赤尾屿和黄尾屿在内多个岛屿的详细信息,甚至还包括岛上是否曾有人居住、过去居民生活等情况。

  此外,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在春节期间施展“小动作”已非首次。2005年2月9日,就在正月初一这天,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宣布将钓鱼岛上灯塔收归国有,理由是“(灯塔)由于所有者放弃所有权,已经成为国有财产,即日起由海上保安厅维护管理”。

  有观点认为,日本之所以选择在中国春节期间发布消息,很可能是考虑到在此期间中国媒体的注意力多集中于节日新闻,因此可以减少中方舆论对日方动作的关注程度。

  渐进式布局逐步成型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布局呈现“渐进式”的特点,这体现于首先制订一个总体目标和路径,然后寻找机会,分阶段逐步推进,不“冒进”但也不轻易放弃机遇。如果中国对日本的上一步没有太大反应,那么日本很可能会适时推出下一步,而下一步的层次高低,则会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背景以及中日两国关系时机而定。

  以灯塔这种“小事”为例,先是由右翼团体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了灯塔,后来由右翼团体转给渔民团体,再后来由所有者放弃所有权,政府“自然而然”地收归国有。

  又如在钓鱼岛土地“地权”的问题上,日本首先确认钓鱼岛属于私有地,后来于2003年与所谓“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国民”签署了“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南小岛、北小岛共3个岛屿,作为国家管理的特殊“私有地”。其后,日本媒体又不断放出要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风声,2010年时还曾因此而引发过舆论热炒。从这一点看,日本政府内部很可能已有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方案,只是在等待时机。

  很可能将加快钓鱼岛“有人化”

  在其它方面,日本近年来在钓鱼岛实际上有很多此类小动作,如逐步加强这一海域的海上保安厅警戒力量等。总体而言,日方的做法是一有机会就“拱”上一两步;一旦情况不利,就先停下来,维持几年,“消化”和巩固既得利益,等待形势的转变和时机的出现。这一战略的最终目标无疑是对钓鱼岛进行“名正言顺”的管理,而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实现对钓鱼岛的有效实际控制。

  在这种“渐进式”思维的指导下,日本今后还可能维持这种“小步快跑”的政策特点。以前述灯塔一事为例,日本接下来可以选择进一步扩建岛上灯塔和导航设施;还可派遣(或默许)人员在岛上短期工作维护灯塔等。

  关于对钓鱼岛加强实际控制的措施,日本媒体和政界也有一些“建言献策”。《产经新闻》于2月2日发表社论要求“加快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下同——本报注)的有人化”,具体包括在岛上开展进一步的学术调查,在岛上常驻相当数量的自卫队员等。2010年,也曾有12名民主党议员联合提出过“在尖阁诸岛常驻自卫队”、“建设渔业中继基地”、“设置警戒雷达”等方案。

  目前看,在岛上驻军或常驻人员的建议稍显“超前”,但进行所谓的“学术考察”,为今后常驻人员积累资料,却是完全有可能的。近年来,日本个别地方政治人物私自登岛时,也大都打着“调查”、“考察”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