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武直-19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达到AH-1W的武器挂载水准,即能同时挂8枚红箭-10反坦克导弹与两个火箭弹发射巢。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水准,四枚反坦克导弹的挂载凉也够用,毕竟目前中国陆军航空兵面临的反坦克压力不大,武装直升机主要执行支援装甲部队的任务。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火箭弹发射巢和机炮用处要其实比反坦克导弹更大。从这点考虑,武直-19比更大更重的武直-10更适合执行强度较低的任务。可以判定,武直-19的水平肯定超过AH-1W,但仍弱于AH-1Z。

武直-19的前身为直-9W武装直升机。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三机部以技贸结合形式,引进法SA365“海豚”型直升机的生产专有权合同。具体由哈飞负责,引进法国SA365N1“海豚”直升机专利,开始生产直-9,1982年完成了首架机的装配。同年2月6日,直-9 6013号机在首都机场进行试飞表演,解放军总部及各军兵种、各部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前往观看。9月21日,两架直-9首次交付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投入使用。后经哈飞长期努力,发展出多个型别,包括基型直-9,最初的专利生产型,至1990年底与法国协议签订的50架已全部生产完毕,其中28架为基型直-9;另外还有20架为直-9A,直-9后继续生产型,相当于SA365N2;随后哈飞生产了两架直-9A-100,初步尝试了直-9生产的国产化。

根据解放军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需要,直-9又衍生出几种军用改进型:直-9A(国产化型)、直-9B(驻港部队型)、直-9通讯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电子干扰型、直-9C舰载型、直-9W反坦克型,直-9G。直-9G是W型的出口型,电子设备有所不同。

直-9G武装直升机在基型上加强了装甲防护,驾驶舱顶部安装有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观瞄制导装置。两短翼可挂4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或火箭弹发射器(57-1型57mm火箭弹、90-1型90mm火箭弹),或23mm机炮等武器。该机用于执行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突袭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以用于运输、兵力机动、直升机空战、通信和救护等任务。该机于1988年10月31日首飞,1995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96年5月批准设计定型。我国发展直-9武装型,很明显是为了弥补陆军武装反坦克直升机严重不足的局面。以往我国曾在直-5(苏联米-4型)型直升机上加装机枪和火箭发射器,后来在引进的米-17上加装了火箭发射器,属于客串性质的武装直升机。直-9G则是我军拥有专用武装直升机前的一个过渡,能提早培养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队伍。

直-9在引进后首先进行的是合同规定的50架配套引进直升机的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引进和消化“海豚”的工艺技术,利用国内直升机技术基础对法国原设计进行吸收并逐步实现国产化。“海豚”国产化的成功使直-9的生产工作在国内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生产体系,这就使中国在直-9在生产规模和改进发展有更大的自由度,这个成绩在中国因政治因素与西方关系冷却后显得更加重要。直-9作为中国在引进并完成国产化后唯一能够批量生产的直升机,在1988年完成引进项目中确定的50架生产后进行了多个改进型号的开发。目前直-9的改进型涉及到军用、民用和警用等多个方面,先后开发完成了直-9A/B(国产化通用运输型)、直-9W(武装型)、直-9C(舰载型)、直-9G(全天候攻击型)、直-9F(武警型)和直-9EA/EC/EW(出口型),民用型号也先后生产和开发了H410(直-9A)、H410A/G和较先进的H425。直-9的各种型号在中国军用和民用直升机装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9的改进改型和技术进步几乎是中国最近20年里实用化直升机发展的过程,通过中国直升机型号中比较成功的直-9的发展和改进中表现出的特点和缺点,还可以对中国直升机科研系统在技术发展与型号开发方法的表现给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