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有鉴于欧洲军力,尤其是陆军的这种弱势,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俄会偏重于重型武装直升机,而欧洲则更偏爱中型,甚至轻型武装直升机。

  但中国与欧洲的实际情况类似么?显然不是。早期,中国依仗居于世界首位的人口,组建了规模极为庞大的军事力量。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大规模裁军,但仅就规模而言,中国的武装力量在世界上依然是最为庞大的。在中国军队逐渐由“人海战术”转向“精兵卫国”中,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的解体为中国获得更多的军事技术创造了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在保持世界首位的军队规模的同时,正稳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含量。因此,未来,中国陆军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因此,适应于小规模陆军的欧式中型武装直升机无疑难以满足中国需要。最明显的例子,美俄武装直升机如果单纯挂载反坦克导弹,载弹量均可达到16枚,甚至更多。(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挂载“旋风”-M反坦克导弹的极限挂载能力为24枚)。但欧式武装直升机的反坦克导弹载弹量,只能达到8枚。这显然与中国对武装直升机具备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武直-10因发展起点过高而忽视传统技术

  从武直-10首次在网上曝光至今,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无论其性能究竟如何,其较长的研发过程已经预示其很难成为一种优秀装备。而造成这一结果的,除了中国自身的技术储备不足,选择并不完全合适的技术参照,因发展起点过高而忽视传统技术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中国的军队现代化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帮助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初。俄式装备技术,实际的作用是使中国初步了解全新装备的诸多技术特点,为日后的自行研发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而在重返吸收俄式技术,且俄罗斯短时间内难以继续拿出足以吸引中国的新技术时,中国将目光转向了欧洲。武直-10即可看作是这种“转向”的标志之一。但中国的这种“由东向西”的技术转变,却使自身忽视了对俄式技术,或者说忽视了对相对传统技术的重视。较多的重视全新技术,从而使自身走了不少弯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直-10配备的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