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上岗,逼“鸭子”上架

2月19日,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在某导弹营上空响起。

瞬间,油机轰鸣,雷达旋转,导弹起竖……发射阵地内,上等兵、发射号手王宇迅速打开设备舱,启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片刻后,他向营指挥控制舱报告:“发射装置状态良好,可以投入战斗!”干净利落的动作、准确清晰的报告,令记者刮目相看。

“一年前,王宇可没有这样的能力。”现场组织战斗转进的营长陈青松告诉记者,去年新兵下连后,营里按旅机关下发的《专业岗位能力等级考核管理规定》,对发射控制连的5名新兵进行上岗考核。第一次考核,唯独文化功底较弱的王宇没有通过。后来,连队指定两名得力班长骨干,对照发射号手专业初级考核标准,对他重点帮带。一个月后,王宇通过第二次考核,成为一名合格发射号手。

万事成败,关键在人。旅党委认为,无论是信息化装备,还是信息系统,都需要信息化人才来驾驭。他们制订《专业岗位能力等级考评管理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按照人员、岗位、等级区分“两类三层四级”,对全旅数百个专业岗位的官兵能力素质“过筛子”。从旅长到义务兵,明确每个专业岗位的官兵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哪些内容的考核、达到怎样的标准。只有全部达标,才能持证上岗。

翻开《专业岗位能力等级考评管理规定》,记者看到,第三章第十条写道:“参训人员通过上岗考核后即可申报等级考核,考核通过后可申报晋级,直至专业高级。”

旅领导介绍,达到专业高级后,只要想考级,还可以考“拓展级”。战士李天宝原来学的是司机兼通信号手专业,因为当时所在营通信专业超编,而李天宝的驾驶技术又比较过硬,旅里就把面临套改的他调整到了另外一个营驾驶员岗位。

李天宝不负众望,在4个月内完成了驾驶员兼发射号手的全部理论学习,不仅顺利套改了下士,还通过了发射号手专业岗位的初级考试。去年,他还不满足,又先后学习了吊车、淋浴车等特种车辆的操作,实现向一专多能转型,成为全营驾驶员中的“NO.1”。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的同时,这个旅还把等级考评结果与干部提升任用、士官选改晋级、表彰奖励等直接挂钩,“逼”着官兵加速能力提升。记者查阅有关数据统计时发现,这个旅第一次组织资格认证考试时,通过率不及65%,半年后再考,通过率上升到了90%。某营一名雷达技师从事专业近10年,一直没进入过一号战勤班,但也从来没有感到过什么压力。实行持证上岗后,他连续3次资格考试没通过,今年只得转业。

如今,这个旅有3名空军高层次人才、23名空军保留技术骨干,4 名高级工程师、26名工程师;取得4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空军技术革新奖。

插上信息翅膀,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参加上级组织的几次重大演练,取得骄人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