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蛟龙,马里亚纳,深潜]:

对中国这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来说,探知神秘的远洋和深海长期以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然而,2002年,国家“863”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立项和实施,给国人带来了把梦想化为现实的信心和希望,而它也像一出多幕历史剧,气势雄浑、扣人心弦。如果把深潜1000米级海试的成功看作是此剧精彩的“序幕”,那么3000米级和5000米级则是里程碑式的“发展”,而7000米级无疑是激动人心的“高潮”。今年夏天,以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为广阔的舞台背景,举世瞩目的蛟龙号将倾情演绎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潮。

在太湖明珠江苏无锡,追求卓越和完美的蛟龙号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演出前最后阶段的准备。近日,记者赶到那里,就相关情况采访了蛟龙号本体研制单位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高级工程师、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海试潜航员叶聪。

时间·海域·次数

叶聪告诉记者,目前蛟龙号出海具体出发时间待定,但是,考虑到目标水域气象因素,海试大致时间应该在今年夏天。此次海试目标水域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是密克罗尼西亚专属经济区。根据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该海域无论从深度、海况还是底部平坦程度等要素均符合海试要求。

人们注意到,蛟龙号每一次海试都进行多次下潜,这是为什么呢?叶聪解释说,这是由海试的3个阶段组成决定的。他说,这3个阶段是:一、通过下潜来确认用其他手段获得的当地海水指标参数,并据此来调整潜水器,使其完全适应深潜环境;二、对潜器在目标深度的一些设计技术指标进行考核验收;三、进行海底作业。不同阶段有不同测试项目,需要多次下潜,分别实现不同测试目标。对本次海试计划下潜的次数,叶聪没有回答,而是强调,根据海试实际情况对计划下潜次数做适当调整非常正常,对这方面的信息,公众和媒体不必作过度解读。

回收·绝缘·电池

蛟龙号在之前的海试中总体表现优秀,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蛟龙号在一次完成下潜作业升到水面时,遭遇暴风雨,母船经过长时间搜索才发现它,如果不能及时定位回收,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几天,我们已经给蛟龙号加装了GPS定位系统,消除了定位回收过程中的一大隐患。”叶聪告诉记者。GPS安装工作已经完成,目前进入水池测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