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本舰队]:

  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持续了一年零七个月的甲午战争,恐怕不过只是清政府近代史上遭受到的连串凌辱之一。这种印象一方面说明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采取的“脱亚入欧”政策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甲午战争的历史叙事所拥有的局限性。所以,对于甲午战争的认识,我们需要从文献当中,用数据和档案重新梳理那段历史。

  宗泽亚先生撰写的《清日战争》正是这样一本著作,凭借日本国内收藏的历史文献,作者为我们还原了那场战争的全貌。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军力对比

  甲午战争是清政府按照干支纪年的方法对这场战争的命名,而日本则称其为“明治二十七年战役”,欧美则普遍称为“FirstSino-JapaneseWar”,依照国际惯例,这场战争还被称为“清日战争”。尽管命名不同,但战争背后的意味在各国眼中恐怕大致相同———甲午战争就是新兴的日本为挑战东亚旧秩序而发起的一场战争。所以,甲午战争的胜利是日本在近代史上崛起的一个“地标”,而明治日本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正是这种崛起最直观的表现。

  宗亚泽先生在《清日战争》中用数据来呈现这种变化。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改造旧藩阀的体制而建设“国家军队”,同时按照近代国家的理念打造陆海军。根据统计,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已发展到6个师团和一个近卫师团的规模,总人数超过12万人;在海军方面,明治20年后的5年内,日本全国各要塞装备了212门海防火炮,并花巨资购置了“吉野”号等数只大型战舰,使联合舰队的舰艇数量达到52艘,总吨位达到近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