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06年6月27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月球探测车制导导航技术研究”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级验收,并从7月12日开始在月球环境相似的甘肃与宁夏交界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漠腹地进行月球车野外试验,此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月球车才进入公众视野。

  “嫦娥三号任务系统的探测器系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探测器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抓总。”庞之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最严谨的说法。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入月球车的研制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年2月,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梁斌、王巍、王存恩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网站发表名为《开发我国月球车的初步设想》的文章,文章称,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承担了“月球表面探测机器人方案研究”的863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贾阳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车课题组的负责人之一,在2006年的一次访谈中透露,他的团队在吸取了其他科研单位在移动、导航方面的经验后,与多家研究单位形成了联盟。最终登月的“玉兔”月球车是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的结果,哈工大主要负责制作它的移动系统和底盘,沈阳自动化所做的是机械臂。

  尽管逃不脱国外月球车的影子,但中国的月球车并不是克隆产品。月球车的每项技术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名字,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开发。

  “月球车上的技术在其他航天领域也会得到应用,并不止步于探月。”贾阳此前表示,关键技术掌握了,稍做改装还可以投入火星探测之用。考虑到月球与火星星球环境的不同,会做适当改进,不过移动、导航、自主性的大框架还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