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火箭,探月,彗星]:

  中国航天前路还长(科技杂谈)

  吴月辉

  对于在艰苦卓绝中奋力成长起来的中国航天事业,不妨少些苛责,多些理解和鼓励

  继不久前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彗星表面并传回数据之后,近段时间,全球航天界又频传捷报。先是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在绕地球飞行两圈后,以“完美”姿态降落在太平洋上,人类第一艘以深空探索为目标的载人飞船首次试飞取得成功。紧接着,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的“新视野号”机器人探测器,在花了9年的时间、航行了48亿公里后,于凌晨4点从休眠中转醒,开始人类首次的冥王星探测工作。

  在中国航天领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几天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200次发射,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完成双百次宇航发射的国家。

  在人们为这些航天事业进步特别是中国的航天战绩感到高兴时,有少数人泼冷水:“美国的探测器真是牛。我们的‘兔子’呢,怎么不蹦跶了?”“人家都到彗星了,我们还在围着月球转,有啥可得意的?”……

  尽管“泼冷水”的言论既不客观也不尊重历史,但是对于这种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的观点,我们也并不拒绝,相反,它还可能成为鞭策前进的动力。在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路上,需要这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