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中国“争气芯”的“芯片青年”

【解码“新动力人群”】

眼前,这枚两个指甲盖大小的中央处理器(CPU),每秒钟可完成浮点运算5880亿次。这个小小的芯片上排布了几十亿个晶体管,也凝聚了天津飞腾嵌入式CPU研发团队62名队员400多个日夜的心血。

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这支明星团队,承担着国产飞腾系列嵌入式和桌面处理器研发的科研任务,活跃在尖端技术一线。平均年龄32岁,他们已是国产CPU研发的主力军。

不久前,这群“芯片青年”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写的”

“CPU在所有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大脑对人类的作用。”在公司会议室,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嵌入式研发部副总监马卓为记者做了最基本的“科普”。

20世纪末,第一代飞腾团队扛起了芯片研发的重任。1980年出生的马卓追忆起前人创造的历史,那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依旧让他感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没有计算机辅助软件支持,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没日没夜,从一个一个的晶体管开始,全凭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20年间,技术斗转星移。最近两年一连串的贸易摩擦事件让国人越发意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买不来的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五花八门的应用背后,必须要有“中国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说:“目前中国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其中,在电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新兴技术是‘长板’;而相应地,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基础软件研发则是我国的‘短板’。”

“更重要的风险,是安全风险。”倪光南认为眼下中国信息化对外依存度太高。而CPU是信息系统的安全基石。如果CPU做不到可控、安全,信息系统便犹如沙砾上的大厦,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马卓说:“我们的研发团队全部本土化,飞腾CPU的内核源代码每一行都是我们自己写的,这从根本上保证了CPU的完全可控。可控是方式,安全是目标,是绝对不能逾越的底线。飞腾CPU在安全方面,一直走在国产CPU产品最前列,我们实现了国内第一个CPU安全可信框架,并在多款芯片中得到了验证。”

2.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

从上大学开始,马卓就与同学张明热衷“捣鼓”芯片,“一捣鼓”就从清瘦的毛头小伙子“捣鼓”成大腹便便的中年人。2018年,马卓和张明毅然从高校离职,一起进入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他俩见证了飞腾团队规模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500多人的全过程,见证了国产芯片行业单芯片规模从几十万晶体管发展到几百亿晶体管的全过程,见证了飞腾芯片的制程工艺从0.35微米发展到16纳米的全过程,见证了飞腾从一款产品到形成完整涵盖服务器、桌面和笔记本、嵌入式的高性能CPU产品线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