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斯塔德曾总结,美国的政治传统是不同势力间的“共识”,关于国家道路的理念和财权处理的方式,多少会达成一些共同认识。这种共识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已开始走向分崩离析,在特朗普政府治下,更是加速分裂。彭斯的讲话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冷战思维在大众媒体上的演绎

冷战思维不单是政治人物的话语方式,也在美国的大众媒体上不断演绎,导致其走向更广泛的全民化参与。一些右翼媒体,如福克斯新闻,大多数时间把矛头对准民主党,将其定位为“敌人”,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借着新闻名义传递极端政治思想。媒体上所谓新闻节目已鲜少有客观报道,多数是新闻主持人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内容则多半是为特朗普辩护和叫好。即便是在疫情每日迅猛上升的情况下,福克斯新闻有意淡化处理,而时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特朗普一再强调的“法律和秩序”以及重开经济方面;至于疫情确诊数和病死数,总被轻易地一语带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先入为主思想作祟,把自己的对立方作为要消灭的对象,这样的方式自然会造成一边倒“新闻”。此类新闻传播模式的根源在于冷战思维,先树立敌人意识,然后选择“新闻”,目的是获得斗争胜利。

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新媒体异常活跃,媒体活动者的个性魅力尤其突出,一定程度上促使极端化话语的产生。当然,一个基础是,极端化的政治氛围早已存在。媒体的多样化、极端化与大众的接受度,两相共行,让极端化思想有了广泛市场,促使冷战思维进一步走向大众层面。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中国国内的大众媒体,同样有各类舆论涌现,以爱国名义宣扬对抗的话语也时有出现。比如近日中美关系跌入低谷,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明显话题消费倾向的言论,或是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我们要避免的,一是斗争,另一则是沿着冷战思维方向前行。

6月30日,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教授Steven Walt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美国那些抱定冷战思维看中美关系的人,指出作为一个发展势力强盛的大国,中国势必会成为美国的对手。在今后若干年里,这种情况不会变化,美国要做好准备。但不是用冷战思维的方式对待,更不是把目标定为改变中国,而是谋求共同发展,在一些双方有共同兴趣和利益之处进行合作,如气候变化和防疫方面等。

但遗憾的是,这种理性的、基于现实的意见在当下恐很难被美国政府决策者听进去。当然,换个角度也说明中美之间仍存有一些有见地的意见,我们也应对此报有信心。同时,要认清冷战思维的实质,现在与凯南当年已非同日而语,要真正形成国际站队阵营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局部领域美国的冷战话语仍有可能占据一定市场,尤其是在此氛围之下对中国的反感情绪会有所增加,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