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奇怪,韩国在其新任亲美总统的领导下,已经宣布将加入该框架。鉴于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作用,这似乎很重要,而美国热衷于孤立中国。但实际上,韩国将继续全面依赖中国作为其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包括在半导体领域,而且无法承担升级对抗的代价。去年,美国试图阻止韩国代工厂海力士在中国扩产,却未获成功。

在美国推动“印太经济框架”过程中,日本很可能是一个比韩国更重要的合作伙伴,但需要质疑的是,日本是否真准备损害密切的中日经贸关系?在亚洲各国的贸易、金融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日本不断被吹捧为中国的替代。日本近年来也有一些明显的举措。例如,日本在越南胡志明市建设地铁系统,同时还与中国竞争印尼高铁项目。然而,这远远不是为整个区域“制定规则”,因为在现实中,中国的GDP远远大于日本,而日本的经济实际上是停滞的,即使是日本也只能承认现实。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基本上紧跟美国,但新西兰对与中国经济一体化采取了务实和现实政策,因为新西兰从对中国出口中获得了创纪录的贸易顺差。

最后,印度可能被视为中国在更广泛的“印太”区域的最大潜在对手,至少印度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接近中国。美国及其盟友从未隐瞒将印度视为在战略、军事和经济上制衡中国崛起的事实,这也是绝对成立的。

然而,在经济层面上,印度如何促进“印太经济框架”?印度坚定不移实行经济保护主义政策,拒绝与该区域的贸易融合。印度退出RCEP带来很大劣势,使印度无法制定游戏“规则”。美国及其盟友几乎肯定会试图在印度建立战略供应链。但基础设施不足、大规模失业、高贫困水平和大量农业人口,都是印度与中国竞争的长期障碍。

综上所述,“印太经济框架”最终会是无稽之谈,因为它忽视了地理和经济的现实,完全基于意识形态,甚至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美国认为它对该区域未来的影响比中国这个实际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国更大,这不符合逻辑,加上其他许多原因,导致该计划只能落空。因此,“印太经济框架”不仅没有提供什么,而且最终也没有什么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样一个由口号驱动的政策几乎毫无疑问将是一个失败。

美国认为能主宰一个区域的未来,同时以美国利益的名义逃避对该区域作出严肃的经济承诺。未来不是美国所设想的。亚洲各国的经济未来依赖于与中国建立强大伙伴关系,除此没有其他方案。

(本文系作者赐稿,英文原文见下页。)

The US Indo-Pacific Framework Doesn't Really Offer An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