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奥司他韦在院外的断货、高价情况是否会在此次集采后有所改善,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认为,“奥司他韦在院外的断货、高价情况主要是由于季节性流感疫情导致的。从各厂商的产能来看,在日常情况下奥司他韦的生产能力是足够满足市场需要的。高价情况主要由于部分渠道商的囤货导致造成市场供应的紧张。随着流感流行情况进入尾声,加上集采对渠道商炒作信心的打击,奥司他韦的价格也会马上回归到正常水平。”

有业内人士认为,集采在一定程度上或降低短期企业利润,但中标企业也同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由于集采趋于常态化,对市场的冲击边际减弱,涉及到大品种、市场份额占比大的公司受冲击较大。

观察者网注意到,在第七批集采中,国内药企中选企业数量远高于原研药企,目前仅有4个原研药企中选,包含美国辉瑞的替加环素、日本安斯泰来的米卡芬净、西班牙艾美罗的依巴斯汀、意大利博莱科信谊公司的典帕醇,其余两个中选的非专利国际药企分别山德士的依折麦布片和印度熙德隆制药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目前对于外资原研药企来说,根据以往的经验,部分外资原研药为了保证自己的全球价格体系,非常有可能‘断臂求生’,自动退出竞争是过去几次集采以来很多外企的选择。”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表示,未来这些企业更主要的是通过院外市场进行原研产品的销售,放弃院内市场。

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刘立鹤指出,除了质量稳定,价格优势外,优化生产工艺,尽可能进行原料自产,控制成本和完善生产稳定性是进入集采后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