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本文刊于9月2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美中审计和监管协议的达成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虽然双方的专业人士都以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该协议的实施,但协议传递出的信息值得美国和西方国家政策制定者关注。

近年来,华盛顿一些人坚持将中国定性为 "世界秩序的挑战者",一种“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取代或击败美国的力量”,并对中国企业采取了以"零和游戏"为基础的遏制政策。

审计协议的实施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还要看华盛顿会不会搞出一些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附加题”。

但是,中国愿意与美国达成协议,意味着中国与现有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关系并没有变,即如何通过协调与合作来促进中国发展,同时提高这些体系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中国是一种建设性力量,不是颠覆性力量,更不是另立门户的力量。

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最成熟、最国际化的市场,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美国股票约占全球股票市值的59.9%。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崛起,成为新兴力量。

截至今年3月,261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约为1.3万亿美元,这直接关系到美国和全球投资者的利益,也是美国股市开放的标尺。因此,协议的达成对中美都有好处。

由于美国股市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那么它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性的。中国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是国际化的必然一步。

同样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国制造”遵循国际标准,进入了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公司遵守了这些体系和市场的规则,它们的进入也使这些体系更具包容性,使全球化下的经贸秩序更加公平、稳定。

最关键的是,总体上,中国企业是通过艰苦奋斗,以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国际规范的方式走向世界的。

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和西方势力有意将中国与俄罗斯归为一方,借意识形态差异给中国定位,将中国推到所谓世界秩序的对立面,并加紧遏制和挤压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