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2011年美国底特律车展。在此次展会的试驾场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厂商比亚迪展示了自己的混动车型:BYD F3 DM。轿车的设计乏味,但试驾依然精彩。总而言之,这辆车当时不是丰田、大众或现代的竞争对手。在 2011 年,柴油车达到顶峰,混合动力甚至电动汽车充其量只是异类。现在,10多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逆转。混合动力在中国已是常态,全电动汽车也是如此。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中国汽车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在国内市场上,它们甚至比德国的电动车更受欢迎。而比亚迪是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商之一,已从异类成为全球玩家。中国人现在将实现他们的梦想——让德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付出代价’。”

中德企业签订协议。

德国《焦点》周刊10月7日以“中国以廉价煤电和原材料碾压德国汽车工业”为题刊文称,德国租车公司Sixt给中国电动SUV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而且还可以用廉价的电力进行生产。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

最好的例子,沃尔夫斯堡再也没有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租车巨头Sixt没有订购约 10万辆新的大众 ID.4,而是来自比亚迪的电动车。正如 Sixt 周二宣布的那样,订单的第一部分包括数千辆汽车。它们最初将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英国提供。到 2028 年,另外10万辆将分几个阶段推进。

大众ID.4没有获得大订单。

大众不能抱怨其电动车不受欢迎;相反,材料短缺和交货延迟确保电动ID 车型在几个月内售罄。但中国人现在正在跳入这一缺口,更快地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甚至私人买家也可以从中受益:Sixt早已涉足租赁和新车业务。因此,比亚迪和其他中国制造商可以通过 Sixt 组织完整的销售业务,而无需费力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