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62反舰导弹的三联装发射车

但重创7000吨级的驱逐舰远不代表也能重创“尼米兹”级航母,由于亚音速反舰导弹动能有限,只有瞄准航母的吃水线,造成舰体破损后大量进水,以此破坏航母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才有可能将其击沉。但亚音速反舰导弹大多采用超低空弹道突防,很难击中吃水线,命中点多在吃水线的上方或斜上方,距离在4米以上,正好撞上“尼米兹”级侧面的装甲板。亚音速反舰导弹在穿透吃水线以上203毫米厚的侧舷钢板后,只能深入舰体2-3米起爆,爆炸造成的冲击波被密集布置的甲板、桁梁、船肋阻挡和吸收,难以对水线以下的舰壳造成破坏。

二,再看超音速反舰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动能较大,适合瞄准大型军舰的关键部位进行穿透打击。我国最典型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就是鹰击12,其弹长约7米,弹径约0.5米,重约2.5吨,射程400公里,其半穿甲战斗部约重200公斤。鹰击12最大的亮点是它的冲刺速度达到了4马赫,命中一枚足以重创万吨级的大型水面舰艇。但即使如此,鹰击12击穿航母后,只能凭借更大的动能,破坏比亚音速反舰导弹更多的隔舱,但却很难打进动力舱或弹药舱。另外,将亚音速巡航与超音速冲刺合而为一的鹰击18论威力也可以算作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8弹长8米,弹径0.5米,射程接达600公里,战斗部200公斤,冲刺速度达3马赫。与鹰击12不同的是,鹰击18分离的末段火箭体积更小,穿透力更强,但仍不足以打穿动力舱或弹药舱的装甲。超音速反舰导弹用高弹道可俯冲攻击航母的飞行甲板,但以3-4马赫的动能,最多只能击穿1-2层甲板,仍然无法击中在布置下层舱室中的动力弹药舱,且高弹道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会下降很多。

轰6挂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

总之,传统亚音速和超音速反舰导弹都很难重创航母,其破坏效果还不如鱼雷,鱼雷的破坏效应并非来自装药的威力,而是海水在爆炸高压下的反复收缩对船体结构的大范围破坏,二战中被击沉的航母都是鱼雷的功劳。不过反舰鱼雷的射程和速度都远不如导弹,潜艇要用鱼雷攻击航母只能突破密集的反潜网,风险极大。因此,我国已经展开了“跨介质反舰导弹”的研制,这是一种先在高空超音速巡航,继而掠海飞行,最后进入水下变为变身“超空泡鱼雷”的新型反舰导弹,“跨介质反舰导弹”也可在不同介质之间穿梭,变身“可再入跨介质无人飞行器”,最大限度的提高突防能力。“跨介质反舰导弹”和“可再入跨介质无人飞行器”有机结合了导弹和鱼雷各自的优点,很可能成为我国继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之后的又一反航母“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