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资料图)

从马歇尔计划开始,美国就踏上了全球化的不归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兴不仅体现了“美国制度优越性”,更是价廉物美进口替代的开始。这不是美国助人为乐,而是因为资本逐利的本性,是亚当斯密开始的市场经济使然。

在“让利”的同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成本显著降低,美国财富极大增加。美国的全球化当然是在美国控制下的有序转移,美国依然掌握科技方面的软供应链,在制造业的硬供应链方面,也保留了高端制造业和龙头制造业。全球化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在美国控制的全球金融供应链的调度下,继续在美国控制之下。美国不担心丧失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导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积电脱颖而出,还因为中国崛起而左右逢源。

但几十年全球化下来,美国吃惊地发现,中国在制造业的硬供应链方面牢牢占据了世界的“中场”,在科技的软供应链方面也日拱一卒,不知不觉之间也把美国赶上了孟良崮。依靠全球化坐收渔利的美国担心了,因为美国供应链已经高度全球化,把台湾变成焦土是一个问题,美国也没有芯片了是另一个问题。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是把台积电的前沿和核心产能迁往美国,这样台岛焦了给中国添堵,但不给美国添堵。

因此,美国要重建制造业,以巩固领导权,其中的关键就是把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甚至还有把台积电关键技术人员撤离台湾的传闻。于是,台岛成为废土就不是美国考虑的问题了。

通过顶级芯片重建制造业是与里根“涓滴经济学”(trickledowneconomics)相似的思路,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今天美国的经济困境和贫富悬殊的根源正是在于“涓滴经济学”,“涓滴式制造业重建”的命运不会更好,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芯片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也是台湾拉住美国的筹码。在战争时期把台湾变成焦土已经够伤心,在战争还没有发生时就把台湾变成废土,这就是绝望了。

台积电的前沿和核心产能即使只有部份迁往美国,也构成对岛上同类产能的威胁。顶级芯片的市场是有限的。美国可以随时用一纸禁令规定需要特许才能向大陆销售芯片,岛上的台积电和亚利桑那的美积电一起申请,谁更有希望得到批准?

要是岛上只留下陈旧产能,台湾的芯片经济还有多久能蹦跶?台湾的芯片人才链还有多久能维持不断裂?

这不仅是台积电的问题,更是台湾的问题。要是台湾经济乏力,对美国就更没用,自身更没有抵抗“武统”的底牌,美国也更没有援救台湾的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急独”势力会受到抑制,这其实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