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类中小型低速无人机、巡飞弹等新型威胁的出现,战场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很明显在近程防空作战中,用单价昂贵的防空导弹去应对以上目标,颇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对此,各国重新重视起了效费比更高的中小口径高射炮。在我军的装备序列中,PGZ-09自行高炮和PG-99牵引式高炮便是其中的代表。而这个庞大的35毫米高炮家族,却和远在中欧的小国瑞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背后还有着一段颇有意思的渊源。

在朝鲜战争中见识了空军强大火力打击能力的我军,对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非常重视。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军队“师承”苏军,先后装备了59式100毫米高炮、72式85毫米高炮、59式57毫米高炮、55式/65式/74式37毫米高炮等多型号防空炮。可以说我军高射炮口径之“杂”,型号之多,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少见。然而不同口径的弹药对战时后勤保障也构成了不小的压力。不仅如此随着喷气机时代的来临,这些在设计上可以追溯至二次大战时期的老式高炮也开始逐渐无法适应现代战场环境

在抗美援越作战中,我国先后派出了8批次26个团的高炮部队,主要使用85毫米高炮和37毫米高炮。面对美军F-100、F-105、F-4、A-4等一批超音速喷气机,我军虽然通过集中构筑多梯度的防空阵地,对低空投掷凝固汽油弹、普通炸弹的敌机造成杀伤,取得了一定战果,但老式双管37毫米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弹丸威力小、跟踪瞄准速度慢,85毫米高炮自身过重、指挥仪落后等诸多缺陷,也充分暴露。可以说我军部队能用老式高炮有效掩护援越工程队,保护北越境内的铁路、桥梁,更多是凭借我军官兵敢打硬仗、以劣胜优的战斗作风和指挥员正确恰当的战术部署,在这场实战中我军上下也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高炮体系需要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