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是军事联盟】

这里涉及同盟的合作框架,当盟友陷入危机,同盟国需要救援。平常出于联盟安全政策,可能需要盟友在本国驻军,甚至在战时交出指挥权。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为军事同盟的一员,其实就已经让渡部分主权了。

所以,这件事如果放到波罗的海三国及部分东欧国家上看,苏联解体后,他们签署了一系列的条款,加上与北约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主权的确是不完整的。卢大使的话可能比较精简,但不能说他错。

通过以上两点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件事原本应该引起讨论的方向,是从全球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讨论符合当下的主权定义。只不过现在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的传播,舆论方向基本跑偏了。

一方面是因为,该采访本身就预设了不少文字陷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西方媒体为主导的舆论环境里,中国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还远远不够。

【西方需要对中国有更客观的认知】

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展开的负面舆论引导,从来都是多角度的。如果只看采访的问题,除了预设的陷阱,通篇都是带有西方式傲慢的,对中国的偏见。但凡他们能把这种找角度曲解中国的精力,用于了解中国,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的关系都能再上一个台阶。

以上手段,是基于西方媒体想要引导中国,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如果中国规避了这个风险,接下来就是断章取义和“捂嘴”剥夺话语权。

这是因为,西方媒体引导“反华”舆论,自然不希望中国作出澄清。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外交风格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中国在外交场合变得更自信了。无论是卢大使的直言不讳,还是外交部发言人的正面回应,都是对西方舆论恶意曲解引导的有力反击。不得不说,有时候“直球”比“迂回”更有效。

外交风格的转变也是出于外交策略的需求,以当前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的发展速度,要推动多元格局的发展,需要与更多的国家展开交流及合作,自然也需要良好的国际形象。那么,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中国做出必要的反应与回击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