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的14个国家两周前就一项加强供应链复原力的协议达成了协议,这是自美国总统拜登一年前发起该倡议以来取得的第一个里程碑。

然而,作为IPEF会谈的四个核心领域之一,关于供应链复原力的协议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

许多观察家预计,该协议将解决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经济胁迫导致的关键商品供应中断风险的担忧,这种风险可能影响安全。

人们还认为该协议将解决新兴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在面临大流行病、自然灾害和冲突时对关键商品供应安全的担忧。

然而,上个月在底特律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达成的协议所包含的具体承诺不外乎是建立沟通渠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建立一个机制来解决供应链内的劳工问题,以及制定部门行动计划来提高供应链的复原能力。

同时,美国商务部承诺,华盛顿将为供应链监测提供培训,为科学、工程、数学和技术工人提供交流计划,并启动印度-太平洋贸易代表团。

如果美国及其志同道合的伙伴对建立供应链的弹性是认真的,他们应该推动一些想法,如在关键商品的流动停止时分享战略储备,或建立一个联合基金,以减轻经济胁迫和其他意外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

看一下电动汽车的生产,就能一目了然。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已经接受了向电动汽车的转变。马来西亚的马来亚银行预测,到2035年,东南亚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然而,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关键金属的加工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随着向电动车过渡的加速,印太国家可能越来越容易受到中国出口管制的影响,就像2010年中国政府禁止向日本运送稀土金属时看到的那样。

可以理解的是,许多参加IPEF的国家鉴于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对与美国过于紧密的结盟感到犹豫,因此不想签署一个与北京的经济胁迫有外在联系的协议。

美国通过推动同样的议程,强调自然灾害等供应链危机的其他潜在触发因素,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欧洲国家也担心被视为对北京采取对抗性立场,但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在加强协调以打击经济胁迫方面取得了进展,因为没有明确点名中国。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声称,IPEF供应链交易"是为了增加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存在",但这个表面上的协议更有可能削弱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经济参与的信心。

这不仅是因为对供应链协议本身的失望,而且还因为华盛顿最近的保护主义行动。

例如,4月份,美国发布了一份人们热切期待的电动汽车名单,根据《减少通货膨胀法》,美国买家将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优惠。但是,只有11种车型有资格获得税收减免,其中没有任何亚洲品牌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