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美爆发战争可能性有多大?米尔斯海默坚持认为,中美爆发武装冲突存在限制因素,然而这些障碍并非不可逾越。董云裳、孙哲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之际,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出关于中美关系,特别是探讨“接触”战略的文章——《中国是美国亲自缔造的对手?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 此前观察者网刊发了第一部分《早早遏制中国,到底可能吗?》,第二部分《中国是对美国的重大威胁吗?》,本文为第三部分。

【文/董云裳、孙哲、米尔斯海默 译/常宜】

董云裳:中美爆发战争可能性很低

我不能同意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即美国对中国的接触战略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在冷战期间,这一政策成功地促使中国停止支持东亚的共产主义革命,并帮助美国对抗了苏联。冷战结束后,这一政策还参与促进了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增长,使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世界银行定义的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36%下降到2015年的12%,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是人类的一项重大成就。

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失误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这些失误都将是战略错误。米尔斯海默认为,结构性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这种冲突。但他对局势的现实主义观点实际上无视了现代国际现实。

为了维持和平,美国采取了许多强力的限制措施。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这些壁垒,这往往是米尔斯海默批评的接触战略的一部分。在过去70年里,这些堡垒帮助维护了和平,促进了繁荣,这些堡垒仍然足够强大,足以防止中美冲突。尽管还是有可能发生与军事边缘政策有关的事故或事件,但它们几乎肯定不可能导致更广泛的战争。广泛战争的爆发需要一种基本不可能的条件:即每一种约束都同时失效。

首先,双边外交必须破裂。接触是隔离的反面,隔离就是1949年至1972年间中美外交关系中断。接触的目的是防止误解,提供保证,防止冲突。诚然,过去五年来,中美之间的外交和沟通一直乏力。在当前推特和其他网站上不和谐的外交姿态中,很难辨别何为外交权威性政策,这为混乱和过度反应创造了一个成熟的环境。但这些缺陷不是结构性的;它们是可以补救的。如果两国高层坚持沟通,并努力减少公开的外交强硬姿态(他们应该这样做),那么,发动战争就会有更多的外交阻碍。

其次,要想发动战争,相关国际体系也必须失效。中国和美国与一个由国家和机构组成的全球网络相连,这些国家和机构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利害关系,即在防止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方面存在利害关系。几乎全球所有的政府和机构都会受到两国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它们都会通过外交压力、调解或抵抗行动来阻止迫在眉睫的冲突发生,比如禁止越界飞行和建设军事基地的权利。批评者可能会很快提出,其他组织在阻止重大权力冲突方面缺乏影响力。但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战争会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和美国以外的国家将最清楚地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