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让雇佣兵们在战场上自力更生,还是让雇佣兵们自行组建弹药生产线生产弹药?这比当年黑苏联的欧美电影《兵临城下》中为红军士兵们“一人拿枪,另一人拿子弹”的画面更为残酷。最起码枪械还能保证有50%的发放率,在乌克兰却没有。更残酷的现实还在后面:乌克兰人员明确告诉他们,他们将会全部送往基辅,准备与俄军巷战。不发枪也没子弹,千里奔赴乌克兰参战只是为了当乌军的肉盾,以拖延俄军的进攻锋面。

明面上很帅,实际只被当肉盾:那些去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兵都怎样了

很难想象这些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的雇佣兵能够对战局起到多大的作用。当时的预想中的“基辅巷战”是俄军能够以先头机械化部队迅速穿插、分割城区,借高精度的航弹、导弹对基辅市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进而空降兵这样的轻步兵分队从基辅市郊的戈斯托梅尔机场源源不断地机降。

明面上很帅,实际只被当肉盾:那些去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兵都怎样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起到作用、阻滞俄军进攻的只能是机械化部队或是拥有大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借助建筑、街道甚至是下水道层层阻击。无疑,这场巷战一旦爆发,将会相当惨烈:参考马里乌波尔,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毁于一旦。既没有枪械又没有子弹的雇佣兵若是参战,基本上只能在战场上寻找枪械、自发组织火力点来迟滞俄军的进攻。

明面上很帅,实际只被当肉盾:那些去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兵都怎样了

但是这谈何容易?在这种“逆风局”里,雇佣兵需要面对的是高度机械化、高度组织度的俄军。狙击手一开枪,其所在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区域往往招致各种口径的炮火覆盖;机枪手一开枪,等待他们的是一连串机炮的炮弹。若是投降,那么雇佣兵并不在《日内瓦条约》的保护范围之内。临阵脱逃,跑得再快也敌不过乌克兰督战队的子弹。

明面上很帅,实际只被当肉盾:那些去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兵都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