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反隐无人预警机,院士带队力争弯道超车,已开始原型试飞

掌握了共形阵之后,用这种无人机改装反隐身预警平台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共形阵能直接利用机体机翼等结构安装,尺寸上不必受限于转盘的规模,能把单面阵做的足够大的同时,通过多面布置的方式保证覆盖范围和刷新率,不必再像过去那样纠结取舍,单从支持雷达的硬件性能来看,这个新预警机就足够对之前的前辈们形成弯道超车了。

另一方面自然是论文强调了的先进反隐身能力,当然是个预警机就有反隐身能力,只不过有强弱之分而已,而这型立足于弯道超车的预警无人机,用了多面超大阵列的X/UHF双波段有源相控阵后,约等于是将我军非常有名的先进反隐身雷达给搬到2万米高空去了。我们都知道,受限于宇宙物理学的客观规律,电磁波只能走直线,所以雷达都是站得高看得远的,这型无人预警机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属于升限特别高,有人飞机里难找到几个能与他相比的,看的自然也就特别远。再加上隐身飞机普遍侧上方俯视是隐身能力比较弱的方向,这对我军反隐身作战尽可能早尽可能远的发现敌隐身机,提升的幅度也就不需要多解释了。

中国打造反隐无人预警机,院士带队力争弯道超车,已开始原型试飞

当然其实说这个长得非常怪异的新大型无人机就是我军新一代的无人预警机其实那也不是非常准确,预警机不光是个雷达搭载平台,还要承担空中指挥所的职能,这无人机显然是不可能搭载上多个显控台以及一批空军指挥人员的,还是要把决策端放在地面上,靠高性能数据链去进行联通,对探测到的空情信息进行判读,并对空军的其他各要素进行引导与指挥;实际上这个无人机嘛,起到的还是一个飞得更高,前出的更远,能探测到更远距离上目标的空中预警雷达站的角色。

这种思路还是挺合理的,毕竟对预警机来说,很多时候制约其空中执勤能力的不是平台的航程,而是指挥人员与飞行员们的生理极限,动不动在天上一呆就是十几小时那可没人受得了;像这种天基平台配合地面站那就不一样了,反正地面站换班也容易,执勤的指挥员们四小时一班倒能保证几十小时的对空不间断监视,空情保障能力一下子就与传统的预警机不一样了,数架这种大型无人机就能起到过去数倍的有人预警机才能起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