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歼-10C是将来自五代机上的成熟先进技术,集成到了歼-10这一款当前中国唯一中型战斗机上的结果。作为中国现役唯一一型中型战斗机,歼-10的特殊地位无需赘述。歼-10C的出世说明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土防空与维持机队规模仍将是中国空军的重点。否则空军没有必要对歼-10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而是会着重发展性能实力更强、任务面更广的重型战斗机。

歼-10以牺牲部分性能发展空间为代价,换取了比重型战斗机更低廉的造价与部署成本。比如歼-10C的机头雷达罩大小明显小于歼-20、歼-16,尽管三者装备的都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更大的雷达罩使得可以使用更大孔径的雷达,增加了T/R模块数量意味着雷达性能的直接提升。同理,体积与吨位上的差距,使得除了雷达以外其它设备的加装与改造也会受到诸多限制。显然歼-10在改造潜能上就吃了亏。

先天缺陷明显,“不完美”的歼10C,为何能被中国空军容忍?

吨位上的差距决定了注定会是歼-16而不是歼-10被改造为电子战机

在挂载吨位与多用途性上,歼-10即使与同属中型战斗机的F-16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虽然二者同样拥有11个挂点,但F-16挂载超过1000千克的挂点多达5个,后期改进型翼尖可挂载中距弹,加装了保形油箱节省出了挂载副油箱的重型挂点,挂载能力与多用途性实际上和重型战斗机相差无几。歼-10的重型挂点只有4个,其中挂载能力最强的内侧挂点还因为设计问题无法挂载导弹武器。这些先天设计问题使得歼-10C在任务执行的灵活性上,会受到局限。

先天缺陷明显,“不完美”的歼10C,为何能被中国空军容忍?

发展潜能与可深挖的多用途性是F-16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歼-10的作战半径与单发设计。当前中国海空军战斗机任务压力最大的地区无非是南海、台海、东海。南海需要有战机定期巡逻与驱逐国外入侵飞行器,台海需要有战机定期执行绕台飞行任务,东海方向无论是中俄轰炸机联合战巡、轰-6进行飞行训练,还是舰艇前出宫古海峡,都需要有战斗机的护航或接应。而这些任务都是歼-10无法胜任的。

一方面歼-10的航程有限,在无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只有大概500多公里的作战半径,无法满足这种需要长续航时间与航程的任务需求。另一方面,歼-10的单发设计决定了歼-10不适合执行这些方向上的任务。歼-10只有一个发动机,这使得一旦遇到发动机空中停车,飞行员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歼-8、歼-11、歼-16等均有两台发动机,哪怕遇到单发空中停车的情况也可以依靠另一台发动机返航,在海上飞行的安全性比歼-10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