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其中的小插曲,最后一次为了这个产品设计定型的时候,举行了一次地面的联合测试。因为要在空中对接之前,一定要全系统在地面进行一次联合测试,这一次测试是用高度仿真的地面系统来模拟加售油机的对接,加注燃料,包括松托,整个的过程都要在地面演练一次。

那一次试验是规模宏大,投资也比较大,整个的过程应该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在最后加油完毕,准备结束的时候,突然间出了一点意外。

模拟空气阻力的缆绳中间断掉,这缆绳一断掉,模拟空气阻力的这个力量就不存在,软管就受到了这个恒力弹簧的直接的这个拉力,软管就导致被快速的收回,最后软管由于这个收回甩动,软管受到了损坏。

整个实验过程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这个实验中的这个不愉快的插曲,就是由于整个的实验系统的一些故障造成的,而且幸而他发生在实验完成之后。所以虽然那次实验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是在实验的主要过程中,它充分验证了我们的加油系统的对接、加注油料以及松脱整个过程的合理性。

这一次实验,实际上是为最后的空中加油扫清了道路,这些只是写在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案例。

我们今天回望历史,确实很难想象,经历了10年的预研,又经历了3年的攻关,最后到1994年定型,研制这套系统的科研人员,经历了多少磨难。

中国的空中加油系统,应该说是立足于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科研成果,虽然说它前期考察过一些国外的技术成果,但是这都是浅表的,只是原理上的,真正要解决这套技术系统,把它解决到技术细节层面,解决到工程实用层面,其实是相当困难,航空工业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而更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它走在了国家需求的前面,在最早预研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方提出过我们需要这样的装备,但是科研人员从自己的判断中认为,中国的航空兵的航程需要到达山海无阻的地步,所以他们才做出了选择。这个选择做出以后,他们又经历了十几年的坚守,最终才向祖国交出了一套令使用方放心的空中加油吊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