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保型光学整流罩,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被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用于FIM-92“毒刺”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改进中。在换装长径比为1.5的保形整流罩应用于后,飞行中弹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小了25%,最大射程从4800米提高到了8000米。后来,在美国的改进型AIM-9X和欧洲联合研制的“先进近程空空导弹”(ASRAAM Advanced Short Range Air-to-Air Missile)也有应用。

不过,现阶段保形光学技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范围校正像差的光学系统结构复杂,对于气动热抑制的效果不佳等。主要的原因是采用保形光学技术的导弹气动阻力低,最高速度相较传统钝头体的导弹更高,所以整流罩前端驻点处的激波温度更高,使得整流罩更易被依附其表面的高温激波层加热,导致整流罩产生的热辐射无法得到有效抑制。因此,保型光学整流罩目前还多用于射程较小的格斗空空导弹,在飞行时间较长的中距空空导弹上使用,还需要首先解决材料耐高温和抗畸变的问题。

最为直接的减阻方案是采用可抛弃式整流罩。即在导弹头部安装流线型整流罩,在发射和飞行的中段保持良好的超声速气动外形,当导弹进入末制导阶段后,在抛弃整流罩露出引导头捕捉目标。目前,可抛弃式整流罩已经运用在一些空空导弹改装的地空导弹上,比如德国的IRIS-T中近程防空系统和我国用于外贸出口的SD-30型(Sky Dragon-30)中程防空系统上。

不过,采用可抛弃式整流罩,意味着导弹无法进行“发射前截获”,只能在“发射后截获”,所以在初始和飞行中段必须进行航路修正,以确保在末段引导头能捕捉到目标。德国IRIS-T和我国的SD-30均采用初始惯性、中段数据链指令修正和末端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

但是,修正指令的生成需要对导弹和目标位置进行测量,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机载光电瞄准系统(EOTS 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 Electro-Optical Distributed Aperture System)尚不足以提供足够精确的测量数据。因此,在作战中需要由其他平台提供目标指示,通过高速战术数据链发送给导弹。比如,将中段修正交由预警机进行,通过卫星战术数据链来传输修正指令。所以,可抛弃式整流罩的技术方案,在使用环境上有较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