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D和歼-16D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在两侧翼尖安装有电子支援/侦察吊舱,美国海军的EA-18G“咆哮者”也是这样的设计。这对翼尖吊舱的功能是远距离标定对方辐射源,然后把对方对方辐射源位置显示在座舱显示屏上面,为电子战系统操纵员提供整体战场态势感知。

(歼16D的翼尖吊舱特写,有冷却进气口和多款天线)

另外翼尖吊舱还可以为歼-15D的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指示。整套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电子支援/侦察吊舱获取的信息会交给任务系统进行识别标定,威胁排序,然后自动接通电子干扰吊舱进行干扰,或者提示飞行员可以选择发射反辐射导弹对目标进行硬杀伤。

(EA-18G的玻璃化座舱为电子战操作提供了方便)

别看这两侧翼尖吊舱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们却是歼-15D研制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哪怕是美国,也承认这种吊舱,是EA-18G项目中最大的工程挑战。这两个吊舱采用短基线时差法来确定辐射源位置,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测向精度高,特别适合对付现代相控阵雷达。

(美国EA-18G使用ALQ-218吊舱,左右是一对,需协同工作)

不过它的缺点就是对于器件要求高,工作原理是根据两个接收机测量的信号时间差来确认目标坐标,其精度要求达到纳秒级甚至更高。另外机翼在飞行之中,由于反复机动和气流原因,翼尖会处在震荡之中,两个吊舱不会一直维持在一条直线之上,需要用仪器测量出它们的位置偏差,然后给予补偿。